[发明专利]隧道盾构过程中管片全变形监测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83595.X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2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栋梁;林伟宁;陈秋平;陈健;陈国良;冷先伦;殷秋雨;方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金华市金义东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伯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82 | 代理人: | 王福新 |
地址: | 43007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盾构 过程 管片 变形 监测 方法 设备 | ||
1.一种隧道盾构过程中管片全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第一光纤布设原长的综合位移应变及第二光纤布设原长的综合位移应变,得到第二方向的最终变形量;根据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一方向位移应变,得到第一方向的中间变形量,根据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三方向位移应变,得到第三方向的中间变形量;若存在微小变形,根据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综合位移应变,获取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一方向位移应变,根据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综合位移应变,获取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三方向位移应变;根据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一方向位移应变及第二方向的最终变形量,得到第一方向的最终变形量,根据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三方向位移应变及第一方向的最终变形量,得到第三方向的最终变形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盾构过程中管片全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最终变形量,包括:
其中,Δy为第二方向的最终变形量;ε1为第一光纤布设原长的综合位移应变;ε2为第二光纤布设原长的综合位移应变;L为第一光纤布设原长和第二光纤布设原长的长度;θ为第一光纤布设原长和第二光纤布设原长分别与水平面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盾构过程中管片全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一方向位移应变,得到第一方向的中间变形量,包括:
Δxm=bε3x
其中,Δxm为第一方向的中间变形量;b为原点与各个布设点在第一方向的距离;ε3x为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一方向位移应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盾构过程中管片全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三方向位移应变,得到第三方向的中间变形量,包括:
Δzm2=b2(ε3z2+2ε3z)
其中,Δzm为第三方向的中间变形量;ε3z为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三方向位移应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盾构过程中管片全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综合位移应变,获取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一方向位移应变,根据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综合位移应变,获取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三方向位移应变,包括:
ε3=ε3x+ε3y+ε3z
其中,ε3y为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二方向位移应变;ε3z为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三方向位移应变;ε3为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综合位移应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盾构过程中管片全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一方向位移应变及第二方向的最终变形量,得到第一方向的最终变形量,包括:
其中,Δx为第一方向的最终变形量;h为原点与各个布设点在第二方向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盾构过程中管片全变形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三光纤布设原长的第三方向位移应变及第一方向的最终变形量,得到第三方向的最终变形量,包括:
其中,Δz为第三方向的最终变形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金华市金义东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金华市金义东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359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