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支护冠梁表面弯曲度的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84693.5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5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谢岩;闫慧;李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兴国际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E02D17/04;E02D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崔金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支护 表面 弯曲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支护冠梁表面弯曲度的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冠梁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模板本体,模板本体的数量为两个,模板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机架,机架的底部设置有驱动机构一,驱动机构一包括安装在机架底部的电机一,电机一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锥齿轮。本发明通过拉紧机构和支撑机构的配合使用,对模板本体和横梁板限位支撑,使得模板本体紧密的贴合于钢筋层的表面,随后通过驱动机构一的设置,驱动机架在模板本体的顶部行走,在机架行走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机构二和振捣机构的配合使用下,对混凝土进行竖直振捣,即可达到支撑快速稳固、浇筑省时省力和施工自动化高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建筑施工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支护冠梁表面弯曲度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冠梁,即为设置在基坑周边支护(围护)结构(多为桩和墙)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其作用其一是把所有的桩基连到一起(如钻孔灌注桩,旋挖灌注桩等),防止基坑(竖井)顶部边缘产生坍塌,其二是通过牛腿承担钢支撑(或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水平挤靠力和竖向剪力,冠梁施工时必须凿除桩顶的浮浆等。
冠梁在施工的过程中,受施工位置形状影响,需要对一定长度的施工位置进行连续施工,现有的冠梁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对于模板的支撑,施工时,多为现场将支撑件进行零时装配,且存在焊接装配的方式,导致支撑件只能针对当前施工现场的使用,而无法回收进行二次利用,导致施工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施工时,大部分施工步骤皆由人工完成,在对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机械自动化较低,由于振捣要求为快插慢拔,且还需避免振捣泵头表面与模板、模底和钢筋层接触,导致使用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振捣设备自身位置与使用位置进行频繁移动,使用者的工作量较大。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支护冠梁表面弯曲度的结构及施工方法,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用于快速浇筑冠梁的防护支撑结构施工,施工时,多为现场将支撑件进行零时装配,且存在焊接装配的方式,导致支撑件只能针对当前施工现场的使用,而无法回收进行二次利用,导致施工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大部分施工步骤皆由人工完成,在对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机械自动化较低,由于振捣要求为快插慢拔,且还需避免振捣泵头表面与模板、模底和钢筋层接触,导致使用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振捣设备自身位置与使用位置进行频繁移动,使用者工作量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支护冠梁表面弯曲度的结构及施工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检测支护冠梁表面弯曲度的结构及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检测支护冠梁表面弯曲度的结构,包括用于快速浇筑冠梁的防护支撑结构,包括模板本体,模板本体的数量为两个,模板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机架,机架的底部设置有驱动机构一,驱动机构一包括安装在机架底部的电机一,电机一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锥齿轮,机架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腔体,矩形腔体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转轮,位于前侧两个转轮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受力锥齿轮,受力锥齿轮和驱动锥齿轮相啮合,位于后侧两个转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矩形腔体的内腔,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的顶部设置有振捣机构,振捣机构包括安装在顶板顶部的四个振捣泵,振捣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振捣管,振捣管远离振捣泵的一端连通有螺纹通管,螺纹通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泵头,泵头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机构,顶板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二,驱动机构二包括安装在顶板顶部的电机二,电机二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大号双槽皮带盘,顶板顶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两个螺纹套管,螺纹套管与顶板转动连接,螺纹套管与螺纹通管螺纹连接,螺纹套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小号双槽皮带盘,小号双槽皮带盘与大号双槽皮带盘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两个模板本体相背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机构,两个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拉紧机构,顶板右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激光弧度检测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兴国际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京兴国际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46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叠膜装置
- 下一篇:具有抗震结构的苯胺催化剂反应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