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生草地早熟禾的组织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84943.5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0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怀林;贾振宇;高俊刚;张跃华;高旭;刘亚玲;刘思泱;屈璐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7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生 草地 早熟 组织培养 方法 | ||
1.一种野生草地早熟禾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外植体取自野生草地早熟禾根状茎上的生长点;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后备用;
所述灭菌处理过程为:采野生草地早熟禾根状茎上长0.2-0.5cm的生长点,在超净台上放入无菌容器中,用50ppm青霉素、1-2滴吐温、100mL无菌水的混合溶液浸泡10min,再用75%酒精浸泡1min,然后用0.1%的升汞溶液消毒8-10min,无菌水冲洗2次,每次5min,最后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
步骤2:将外植体接种于初代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初代诱导培养分化出丛生芽;
所述初代诱导培养基为:
1/2MS+6-BA 0.4-0.6mg/L+NAA 0.1mg/L+B9 0.8-1.2mg/g;
所述初代诱导培养的条件为培养温度23±1℃,光照强度1500Lx,除白天自然光照外,夜间不补光,培养周期是38-42天;
步骤3:将初代诱导培养的丛生芽在继代培养基上培养;将继代培养基中长势较好的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
所述继代培养基为:
改良MS+6-BA 0.5mg/L+KT 0.5mg/L+NAA 0.1mg/L+B9 1.0 mg/L
改良MS配方为:大量元素中硝酸铵和硝酸钾含量减45-55%,七水硫酸镁含量增加15%-18%,其余成分不变;
所述的继代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2000-3000Lx,除白天自然光照外,夜间补光1小时/天,培养周期是24-28天;
所述生根培养基为:
1/2MS+B9 0.95-1.05mg/L+NAA0.45-0.55mg/L+AC 1.0mg/L;
所述的生根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1℃,除白天自然光照外,夜间不补光,培养周期是10-15天;
步骤4:将上述诱导生根后的野生草地早熟禾生根苗进行移栽;
具体移栽方法为:将野生草地早熟禾生根苗移栽至温室苗床培养基质上,培养16-18天后出圃;
所述苗床培养基质为草炭50%,熟羊粪20%,沙质土30%;所述培养16-18天的具体培养阶段为,第一周遮阳网遮光率95%、空气湿度大于85%,一周后遮阳网遮光率75%、空气湿度70%、培养9-11天后出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草地早熟禾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代诱导培养基为:
1/2MS+6-BA 0.5mg/L+NAA 0.1mg/L+B9 1.0mg/g;
所述继代培养基为:
改良MS+6-BA 0.5mg/L+KT 0.5mg/L+NAA 0.1mg/L+B9 1.0 mg/L;
改良MS配方为:大量元素中硝酸铵和硝酸钾含量减50%,七水硫酸镁含量增加16.7%,其余成分不变;
所述生根培养基为:
1/2MS+B9 1.0mg/L+NAA 0.5mg/L+AC 1.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草地早熟禾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代诱导培养的条件为培养温度23±1℃,光照强度1500Lx,除白天自然光照外,夜间不补光,培养周期是40天;
所述的继代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2000-3000Lx,除白天自然光照外,夜间补光1小时/天,培养周期是25天;
所述的生根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1℃,除白天自然光照外,夜间不补光,培养周期是12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草地早熟禾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步骤3的接种过程中,将野生草地早熟禾生长点放入培养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生草地早熟禾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野生草地早熟禾采集地点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东经111°16′10.11″,北纬40°51′13.75″,海拔高度185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49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