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85573.7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1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成;夏彦卫;高燕宁;张立军;周慧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4;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齐兰君;张杰 |
地址: | 050031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体育***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废水 排放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装置及系统,包括用于脱硫废水浓缩和结晶的卧式降膜蒸发器,卧式降膜蒸发器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蒸汽箱和冷凝箱,蒸汽箱和冷凝箱之间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束,换热管束位于卧式降膜蒸发器的内部,且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于蒸汽箱及冷凝箱连通;所述卧式降膜蒸发器内部的顶部安装有进液管,进液管沿直线方向安装有若干喷头。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脱硫废水预处理模块、脱硫废水浓缩模块、脱硫废水结晶模块和固定废弃物处理模块实现对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相较于现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便于检修、维护的技术特点,施工安装要求低,对结垢型水质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配置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采用中和-絮凝-沉降-澄清等常规处理工艺,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系统运行基本正常。经过处理的脱硫废水,主要是降低脱硫废水的浊度、重金属和少量的硬度,废水的含盐量没有明显降低,对脱硫废水进行回用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脱硫废水可回用的用水点较少且各用水点用水不稳定、用水量少。
目前火力发电厂可接收脱硫预处理后的高含盐废水的用水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灰库:各厂对灰的处置方式不同,大多电厂干灰综合利用,不需加湿,即不需用水,少数电厂需要运往灰场时,用水拌湿以防止扬尘,用水量不足2.5m3/h。
2)灰场:主要用于灰场抑尘喷洒,用水量不连续,雨天和冬季不需喷洒,用水量不超过0.5m3/h。
3)输煤系统:主要用于煤场喷洒和输煤系统的冲洗,由于煤场喷洒和冲洗水均回收到煤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循环使用,所需补水量较小,大约为1.0m3/h。
4)除渣系统:每小时约消耗水6.0-8.0m3,除渣系统已经发现腐蚀问题。
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装置及系统,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装置及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装置及系统,包括用于脱硫废水浓缩和结晶的卧式降膜蒸发器,卧式降膜蒸发器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蒸汽箱和冷凝箱,蒸汽箱和冷凝箱之间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束,换热管束位于卧式降膜蒸发器的内部,且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于蒸汽箱及冷凝箱连通;所述卧式降膜蒸发器内部的顶部安装有进液管,进液管沿直线方向安装有若干喷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卧式降膜蒸发器的外侧开设有进液口,进液口与进液管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凝箱的上部开设有不凝气体出口,冷凝箱的下部开设有冷凝水出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卧式降膜蒸发器的顶部开设有二次蒸汽出口,所述蒸汽箱上开设有蒸汽进口,二次蒸汽出口与蒸汽进口之间设置有蒸汽压缩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蒸汽压缩机的进气端与二次蒸汽出口连通,蒸汽压缩机的排气端与蒸汽进口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卧式降膜蒸发器内部的顶部还安装有除雾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卧式降膜蒸发器的外侧开设有人孔,卧式降膜蒸发器的外侧还安装有视镜。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采用上述脱硫废水零排放装置的脱硫废水浓缩模块和脱硫废水结晶模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有脱硫废水预处理模块和固定废弃物处理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55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