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文档防伪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86933.5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7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婷;赵焕芳;张延堂;梁淼;张星;刘厶玮;张愉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16 | 分类号: | G06F21/16;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伟 |
地址: | 10000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文档 防伪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的了一种文档防伪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用户发送的文档防伪请求时,获取文档防伪请求对应的目标文档、文档信息及用户信息;基于文档信息及用户信息,在目标文档的签章位置中生成电子印章,获得已盖章文档;确定用户已选定的文档防伪技术,并应用文档防伪技术,对已盖章文档进行防伪处理,获得至少一个防伪标识;文档防伪技术为水印防伪技术、二维码生成技术、串码生成技术、骑缝章生成技术或数字签名技术;确定每个防伪标的标识位置,并在每个标识位置嵌入防伪标识。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文档中生成电子签章,并对已盖章文档进行防伪处理,在后续文档传输过程验证文档的真实性,确定文档是否被篡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文档防伪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格式的各类电子文档广泛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然而电子文档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被恶意篡改和伪造的风险,因此在传输电子文档时,需要对电子文档进行防伪处理,以确保电子文档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现有技术中,电子文档在进行传输前,通常是由用户之间进行约定并设定文档密码,以加密的方式在用户之间进行传输。但是用户自行设置的密码在传输过程中也容易遭受到非法用户的攻击和破解,而且一旦用户密码泄露,文档内容被篡改后,接收文档的用户也无法验证文档内容的真实性。因此,现有技术中对文档进行防伪处理的方式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文档防伪方法,通过该方法,在文档中生成电子签章,并对已盖章文档进行防伪处理,以后续文档传输过程验证文档的真实性,确定文档是否被篡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文档防伪装置,用以保证上述方法在实际中的实现及应用。
一种文档防伪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发送的文档防伪请求时,获取所述文档防伪请求对应的目标文档、所述目标文档对应的文档信息及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
基于所述文档信息及所述用户信息,在所述目标文档的签章位置中生成所述目标文档对应的电子印章,获得已盖章文档;
确定所述用户已选定的文档防伪技术,并应用所述文档防伪技术,对所述已盖章文档进行防伪处理,获得所述已盖章文档对应的至少一个防伪标识;所述文档防伪技术为水印防伪技术、二维码生成技术、串码生成技术、骑缝章生成技术或数字签名技术;
确定每个所述防伪标识在所述已盖章文档中的标识位置,并在所述已盖章文档的每个所述标识位置嵌入该标识位置对应的防伪标识,使得所述已盖章文档在应用过程中,通过每个所述标识位置中的防伪标识验证当前应用的已盖章文档的真实性。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用户已选定的文档防伪技术,并应用所述文档防伪技术,对所述已盖章文档进行防伪处理,获得所述已盖章文档对应的至少一个防伪标识,包括:
当确定所述用户已选定的文档防伪技术为水印防伪技术时,确定所述用户已选定的水印防伪技术的水印类型,所述水印类型为明水印或暗水印;
当所述用户已选定的水印防伪技术的水印类型为明水印时,获取所述用户上传的需要在所述已盖章文档中显示的文字水印,及所述用户已选定进行隐藏的所述已盖章文档对应的文档关键信息,并将所述文档关键信息转换成二进制隐藏码;确定所述文字水印的文字个数及所述二进制隐藏码的隐藏码个数;当所述隐藏码个数小于所述文字个数时,基于所述二进制隐藏码中的各个字符,调整所述文字水印中各个文字的文字间距,将已调整的文字水印确定为所述已盖章文档对应的防伪标识;
当所述用户已选定的水印防伪技术的水印类型为暗水印时,获取所述用户已选定进行隐藏的所述已盖章文档对应的文档关键信息,基于所述文档关键信息生成所述已盖章文档对应的文档水印,并将所述文档水印转换成由字符0和字符1组成的比特流,将所述比特流确定为所述已盖章文档对应的防伪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69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