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后视镜加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87681.8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8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玲;蔡君平;张鹏;王旭飞;吴俊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H05B3/34;H05B3/02;H05B3/03;H05B3/8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视镜 加热 结构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加热结构,属于汽车领域。其包括至少一块加热膜,加热膜包括保温层、加热膜层以及导热胶,加热膜层包括基层、加热层、绝缘层以及两个电极,导热胶的面积大于加热膜层的面积;基层通过导热胶粘接于后视镜的背面上,加热层设置于基层的外表面上,两个电极分别平行地设置于加热层的两个对边上;绝缘层设置于加热层的外表面上;保温层盖设于整个加热膜层和未被覆盖的导热胶的外表面上;加热膜层呈正方形。该结构设计简单,使用便捷,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两侧的外后视镜一般为凸面镜,能够起到观察汽车左右后方的情况的作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部件,汽车在雨、雪、大雾天气行驶时,后视镜会遇到起雾、结霜、沾上水渍等情况,导致了后视镜变模糊,影响司机无法观察侧后方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所以带加热功能的后视镜除雾去霜,越来越受到司机的欢迎。
然而,现有的给后视镜除雾去霜的加热结构为两种,一种是电阻丝加热,另外一种为电热膜加热;采用电阻丝加热的方式,同一根电阻丝的电阻随着长度的增加,阻值增大,所以不同面积大小的后视镜,需要规格的电阻丝进行设计,设计难度较大;采用电热膜加热,现有技术采用和后视镜形状相似的电热膜,导致了电极在电热膜上布置较为困难,难于适合各种不同形状、大小的后视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加热结构,旨在改善现有的给汽车后视镜除雾去霜的加热结构设计难度较大的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后视镜加热结构,包括至少一块加热膜,所述加热膜包括保温层、加热膜层以及导热胶,所述加热膜层包括基层、加热层、绝缘层以及两个电极,所述导热胶的面积大于所述加热膜层的面积;所述基层通过导热胶粘接于后视镜的背面上,所述加热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外表面上,两个所述电极分别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加热层的两个对边上;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加热层的外表面上;所述保温层盖设于整个所述加热膜层和未被覆盖的所述导热胶的外表面上;所述加热膜层呈正方形。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膜层的面积小于所述后视镜的背面区域的面积;所述导热胶涂抹于整个所述后视镜的背面;所述保温层的面积等于所述后视镜的背面区域的面积,且盖设于整个所述后视镜的背面上。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层的材质包括尼龙、发泡聚氨酯或者锡箔材质。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基层的材质包括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氯乙烯材质,且厚度为10~200um;所述加热层的材质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石墨微球或者石墨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电极的材质包括铜浆、银浆或者铜胶带。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导热胶的材质包括导热硅胶或者填充有导热粉的硅胶。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层的材质包括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者聚酰亚胺。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膜层的方阻为5~100Ω/□。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膜层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加热膜层之间通过串联的方式进行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膜层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加热膜层之间通过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76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码笔
- 下一篇:一种三跨上承式钢筋混凝土连拱桥拆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