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儿科护理药剂补充用引导式喂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88714.0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5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杜君;肖晶晶;杨嘉飞;储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7/00 | 分类号: | A61J7/00;A61J9/00;A61J9/04;A61J9/06;B01F33/501 |
代理公司: | 重庆晟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沈立 |
地址: | 550004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科 护理 药剂 补充 引导 式喂药 装置 | ||
1.一种儿科护理药剂补充用引导式喂药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搅拌杆(17)、衔接板(21)、伸缩套管(27)、橡胶气囊(34)和奶嘴(3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上螺钉连接有固定带(2),且固定带(2)内螺钉连接有收束带(3),所述收束带(3)缠绕在收卷辊(5)上,且收卷辊(5)转动连接在固定框(4)内,并且固定框(4)螺钉连接在装置外壳(1)上,所述装置外壳(1)内螺钉连接有隔离板(11),且隔离板(11)上螺钉连接有限位框(12),所述限位框(12)上焊接固定有小型马达(13),且小型马达(13)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螺旋杆(14),所述螺旋杆(14)的底端焊接固定有第一圆形齿轮(15),且第一圆形齿轮(15)上啮合连接有第二圆形齿轮(16),所述第二圆形齿轮(16)焊接固定在搅拌杆(17)上,且搅拌杆(17)转动连接在装置外壳(1)内,所述衔接板(21)上螺钉连接有推动杆(23),且推动杆(23)的顶端螺钉连接有活塞(24),所述活塞(24)上开设有通孔(25),且活塞(24)上转动连接有挡板(26),所述活塞(24)滑动连接在伸缩套管(27)内,且伸缩套管(27)螺钉连接在装置外壳(1)上,并且伸缩套管(27)的上下两端分别螺钉连接有磁性块(31),所述伸缩套管(27)和连接管(37)内均焊接固定有固定板(28),且固定板(28)上卡合连接有橡胶球(29),所述橡胶球(29)上螺钉连接有橡胶辊(30),且橡胶辊(30)螺钉连接在固定板(28)上,所述限位框(12)上螺栓连接有输送管(32),且输送管(32)上螺栓安装有单向阀(33),所述装置外壳(1)的顶端螺栓安装有奶嘴(39);
所述装置外壳(1)上螺钉连接有橡胶气囊(34),且橡胶气囊(34)上开设有气孔(35),并且橡胶气囊(34)的顶端螺栓连接有小型气笛(36),而且橡胶气囊(34)上螺栓安装有连接管(37),同时连接管(37)的顶端螺钉连接有滤网板(38),所述连接管(37)的顶端面与滤网板(38)的外端面平齐,且连接管(37)固定在橡胶气囊(34)的中间部位,并且橡胶气囊(34)上等距分布有气孔(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护理药剂补充用引导式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辊(5)上焊接固定有转盘(6),且转盘(6)上焊接固定有卡块(7),所述卡块(7)上卡合连接有卡板(8),且卡板(8)转动连接在固定框(4)内,并且卡板(8)上螺钉连接有橡胶块(9),而且卡板(8)上栓接有连接线(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科护理药剂补充用引导式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7)等角度分布在转盘(6)上,且卡块(7)呈直角三角形,并且卡块(7)的形状与卡板(8)顶部的形状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护理药剂补充用引导式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17)的顶端焊接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18),且第一锥形齿轮(18)上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9),并且第二锥形齿轮(19)通过转动轴连接有转动块(20),而且隔离板(11)上螺钉连接有橡胶杆(22),同时橡胶杆(22)的底端螺钉连接有衔接板(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儿科护理药剂补充用引导式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20)呈椭圆形,且转动块(20)的中心轴线与衔接板(21)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中心线上,并且衔接板(21)的左右两侧对称分布有橡胶杆(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护理药剂补充用引导式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23)固定在活塞(24)的中间部位,且活塞(24)上等角度分布有通孔(25),并且通孔(25)与挡板(26)一一对应,而且活塞(24)的直径与伸缩套管(27)的内部空间直径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护理药剂补充用引导式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32)对称分布在限位框(12)的左右两侧,且输送管(32)呈倾斜状,并且输送管(32)的高度大于隔离板(11)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87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