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对自动车钩钩体闭锁位限位面进行检测的回转样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89690.0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7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竹;杨晓明;廖仲宾;李正强;杜伟;蒋娟;邹长伟;刘海德;陈扶国;董贤瑞;蒲尚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何祖斌 |
地址: | 62003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车钩 闭锁 限位 进行 检测 回转 样板 | ||
本发明属于自动车钩钩体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对自动车钩钩体闭锁位限位面进行检测的回转样板。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对自动车钩钩体闭锁位限位面进行检测的回转样板,包括定位轴,定位轴上套设有两块圆板,两块圆板之间通过角铁连接有样板主体,样板主体上分别连接有上冲击回转体、下冲击回转体、上牵引回转体和下牵引回转体,上冲击回转体、下冲击回转体、上牵引回转体和下牵引回转体分别与样板主体连接的一侧均与样板主体的边缘对齐;所述样板主体的俯视方向的中心线穿过圆板的中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对自动车钩钩体闭锁位限位面进行检测的回转样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车钩钩体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对自动车钩钩体闭锁位限位面进行检测的回转样板。
背景技术
目前国铁铁路货车车钩均为自动车钩,钩舌等零件装配在结构符合要求的钩体中形成车钩组成,车钩组成具有良好的三态作用是车钩的一项主要性能要求。车钩的三态作用包括全开、闭锁、开锁,闭锁位即是钩舌沿逆时针转动到全闭状态,钩舌的冲击突肩完全进入到钩体的冲击台,此时钩舌回转限位面与钩体闭锁位限位面接触,使钩舌不能继续沿逆时针转动。如图12所示,传统钩体回转样板的样板主体中心线与上圆板、下圆板中孔的中心线相距h,且在该中心线的后方,而钩体限位面在上圆板、下圆板中孔中心线前方3mm至6mm,即是说传统钩体回转样板不能对钩体限位面及距其6mm范围空间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自动车钩钩体闭锁位限位面进行检测的回转样板。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对自动车钩钩体闭锁位限位面进行检测的回转样板,包括定位轴,定位轴上套设有两块圆板,两块圆板之间通过角铁连接有样板主体,样板主体上分别连接有上冲击回转体、下冲击回转体、上牵引回转体和下牵引回转体,上冲击回转体、下冲击回转体、上牵引回转体和下牵引回转体分别与样板主体连接的一侧均与样板主体的边缘对齐;所述样板主体的俯视方向的中心线穿过圆板的中心。
当定位轴插入钩体的轴孔后,钩体的轴孔中心与圆板的中心重合。由于样板主体的俯视方向的中心线穿过圆板的中心,且钩体限位面在钩体轴孔中心前方3~6mm,则样板主体的厚度的一半刚好能弥补钩体限位面与钩体轴孔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保证检测时样板主体能与钩体限位面接触,实现钩体限位面的准确检测。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冲击回转体和下冲击回转体的横截面的外沿圆心位于圆板中心的后方。钩体的冲击弧面的圆心相对钩体轴孔中心线往后偏心一定距离,形成后大前小的空间;相应地,钩舌的冲击突肩的形状与钩体的冲击弧面相同,形成后大前小的形状。转动钩舌时,冲击突肩的前端分别从相应冲击空间后侧插入,方便准确插入。为了模拟钩舌的形状,本发明的上冲击回转体和下冲击回转体的横截面的外沿圆心位于圆板中心的后方,形成后大前小的形状,方便本发明在检测时上冲击回转体和下冲击回转体顺利插入钩体的冲击空间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上牵引回转体和下牵引回转体的横截面的内沿圆心位于圆板中心的前方。钩体的牵引弧面的圆心相对钩体轴孔中心线往前偏心一定距离,形成后小前大的形状;相应地,钩舌的牵引突缘的形状与钩体的冲击弧面相同,形成后小前大的空间。转动钩舌时,钩舌的牵引突缘能绕过钩体牵引台,从而本发明能顺利逆时针转动,避免发生干涉。为了模拟钩舌的形状,本发明的上牵引回转体和下牵引回转体的横截面的内沿圆心位于圆板中心的前方,形成后小前大的空间,保证上牵引回转体和下牵引回转体能绕过钩体牵引台。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冲击回转体的内侧面和外侧、下冲击回转体的内侧和外侧的坡比均为1:12,模拟钩舌的形状,方便本发明对钩体的冲击空间的内侧面和外侧的坡度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96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