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5Ni40Cr3Al轴承钢的锻造及热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0483.7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8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吕达;韩彦光;张雲飞;赵英利;崔毅;任帅;嵇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29/00 | 分类号: | B21K29/00;C21D1/78;C21D1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赵幸 |
地址: | 05002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55 ni40cr3al 轴承钢 锻造 热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5Ni40Cr3Al轴承钢的锻造及热处理方法,其包括锻前热处理、锻造、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工序;所述锻前热处理工序:将钢锭加热到600±20℃,保温;再随炉升温至950±20℃,保温;最后空冷;所述锻造工序:所述钢锭先在1050℃~1150℃进行制坯,再在950℃~1050℃进行终锻成形,得到锻件;所述固溶处理工序:所述锻件加热到1180~1200℃,保温;最后空冷;所述时效处理工序:所述锻件在550~570℃进行保温,最后空冷。本方法所得55Ni40Cr3Al钢锻件检测室温拉伸性能,其抗拉强度为1050~1150MPa、断后伸长率为20%~26%、断面收缩率为44%~52%、硬度HRC为58~6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造及热处理方法,尤其是一种55Ni40Cr3Al轴承钢的锻造及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55Ni40Cr3Al轴承钢是一种高温轴承钢,具有良好的高温硬度。55Ni40Cr3Al轴承钢成分中添加的稀土元素La和Ce,能够降低晶粒度,提高钢的强度和屈服强度,使其能够在较高的温度下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但是,采用常规的锻造方法对55Ni40Cr3Al钢进行锻造时,经常会出现铸锭塑性低、易断裂、组织不均匀、晶粒粗大、锻造成材率低等问题,造成了其生产成本高,高温服役性能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55Ni40Cr3Al轴承钢的锻造及热处理方法,以提高其锻造成材率和服役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锻前热处理、锻造、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工序;
所述锻前热处理工序:将钢锭加热到600±20℃,保温;再随炉升温至950±20℃,保温;最后空冷;
所述锻造工序:所述钢锭先在1050℃~1150℃进行制坯,再在950℃~1050℃进行终锻成形,得到锻件;
所述固溶处理工序:所述锻件加热到1180~1200℃,保温;最后空冷;
所述时效处理工序:所述锻件在550~570℃进行保温,最后空冷。
本发明所述锻前热处理工序中,在600±20℃保温90~120min,在950±20℃保温90~120min。
本发明所述固溶处理工序中,保温时间为90~120min。
本发明所述时效处理工序中,保温6~8h。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锻前热处理工艺能使55Ni40Cr3Al轴承钢基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应力状态,保证了后续热加工顺利完成;所述锻造工艺能使锻件组织更为均匀稳定,且晶粒更细化,使锻件的强度、韧性及低温冲击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固溶处理,使基体中的碳化物、α、γ'硬化相溶解,得到均匀的固溶体,便于时效时均匀地析出α、γ'强化相;通过时效处理,既保证了硬化相的充分析出,也保证了材料具有足够高的硬度。
本发明所得55Ni40Cr3Al钢锻件检测室温拉伸性能,其抗拉强度为1050~1150MPa、断后伸长率为20%~26%、断面收缩率为44%~52%、硬度HRC为58~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6:本55Ni40Cr3Al轴承钢的锻造及热处理方法具体如下所述。
(1)所述55Ni40Cr3Al轴承钢的主要化学元素及其重量百分含量为:C 0.01%~0.03%、Mn≤0.30%、Si≤0.30%、S≤0.030%、P≤0.030%、稀土≤0.010%,Cr 39.0%~41.0%、Al 2.70%~3.30%,余量为Ni。各实施例所述55Ni40Cr3Al轴承钢的主要化学元素见表1。
表1:各实施例55Ni40Cr3Al的主要化学元素(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04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