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及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1620.9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6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梓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鸿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08;C08L61/28;C08K9/04;C08K3/32;C08K5/053;C08K3/04;C08K13/06;H01B3/44 |
代理公司: | 无锡睿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6 | 代理人: | 张悦 |
地址: | 214183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聚乙烯 护套 料及 制备 工艺 | ||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及制备工艺,属于聚乙烯护套料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组分A和组分B,组分A:高密度聚乙烯80‑9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0‑30份、炭黑5‑8份、聚乙烯蜡1‑5份、抗氧剂1‑3份、耐磨剂1‑3份;组分B:三聚氰胺2‑7份、甲醛溶液5‑15份、聚磷酸铵8‑12份、季戊四醇4‑6份,本发明在高密度聚乙烯的护套料中添加阻燃体系,能有效减少试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滴落和滴落物再燃焼的现象,且能使加入阻燃体系的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的加工流动性、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燃烧时的成碳效果等方面均得到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乙烯护套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起我国通讯行业高速发展,光缆需求量逐步增大,其中通讯光缆年产量7*10^6km以上。然而通讯光缆一直处于潮湿的环境,作为保护层的铝带容易被氧化复制而造成光纤信号的失真。
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化学稳定性好,还具有较高的感刚性和韧性,机械强度好、阻隔性能、介电性能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亦较好,广泛应用于吹塑制品、薄膜与板材制品、注塑制品、管材制品、纤维、电线、电缆等领域。目前为世界上使用量第三大的通用塑料,仅次于聚氯乙烯和聚丙烯,是一项事关国际民生的一种合成高分子材料。
电缆经常使用在一些比较苛刻的环境中,因此对高密度聚乙烯的各项性能要求较高,同时,聚乙烯的氧指数较低,属易燃材料,极大的限制了PE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因此,需要对聚乙烯护套料进行改性来提高其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及制备工艺,在高密度聚乙烯的护套料中添加阻燃体系,能有效减少试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滴落和滴落物再燃焼的现象,且能使加入阻燃体系的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的加工流动性、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燃烧时的成碳效果等方面均得到改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包括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和组分B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
组分A:高密度聚乙烯80-9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0-30份、炭黑5-8份、聚乙烯蜡1-5份、抗氧剂1-3份、耐磨剂1-3份;
组分B:三聚氰胺2-7份、甲醛溶液5-15份、聚磷酸铵8-12份、季戊四醇4-6份。
进一步的,所述炭黑为N330、N350、N539、N550、N660、N762、N774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剂为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二苯一异辛酯、亚磷酸三异辛酯、亚磷酸三异葵酯、亚磷酸三月桂酯、亚磷酸三酯、亚磷酸二苯酯、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1098、抗氧剂1024、抗氧剂DLTP、抗氧剂DSTP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剂为改性石墨烯。
进一步的,所述甲醛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35-40%。
一种如上所述的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组分B中的三聚氰胺2-7份、甲醛溶液5-15份混合搅拌,依次用NaOH溶液、HCl溶液调节pH值,加热搅拌,通过抽滤、真空烘干、研磨得到预聚体粉末;
S2:将预聚体粉末与聚磷酸铵8-12份、季戊四醇4-6份,加入高速混合机混合,得混合物B;
S3:将混合物B与组分A中的高密度聚乙烯80-9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0-30份、炭黑5-8份、聚乙烯蜡1-5份、抗氧剂1-3份、耐磨剂1-3份加入混料机中共混,然后进入挤出机,混练、塑化、挤出;
S4:挤出后,冷却、吹干、切粒、干燥、成品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鸿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鸿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16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