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密闭空间的使用磁悬浮转子的换热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1867.0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7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尹成科;尤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苏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9/22;F28F13/00;F28F2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王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密闭 空间 使用 磁悬浮 转子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密闭空间的使用磁悬浮转子的换热结构,包括:含有发热源的密闭壳体;所述密闭壳体内包括悬浮式的转子;所述转子通过悬浮轴承装配于所述密闭壳体内;所述转子与所述悬浮轴承及所述密闭壳体均无直接接触;所述转子上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转动并带动所述密闭壳体内的介质在密闭壳体内流动循环。磁悬浮式的转子不存在机械接触,因此不需要使用润滑油,不存在润滑油泄漏的问题。磁悬浮式的转子的转速更高,因此散热效果优于机械转子。没有机械接触带来的摩擦损耗,磁悬浮式的转子比传统机械转子节能30%以上,且磁悬浮式的转子的寿命远远超过传统机械转子。而且磁悬浮式的转子没有振动产生,特别适合于高精度工作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闭空间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密闭空间的使用磁悬浮转子的换热结构。
背景技术
很多行业的设备都需要在密闭空间内工作,设备在密闭空间内工作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在密闭空间内工作可防止外部因素影响密闭空间的内部设备工作,外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固体杂质、液体杂质以及固液混合杂质。其次若密闭空间内有工作介质,可防止工作介质泄露到外部。因此密闭空间对设备工作的稳定可靠性有极大的优势。在激光设备、天文望远镜、光刻机、半导体设备、航天机器领域以及一些电子设备等产品的工作与加工制造环节中都可将一些工作设备安装在密闭空间内。
密闭空间有上述优势的同时却存在着散热困难的问题。由于密闭空间与外界不发生介质交换,因此不能采用非密闭空间的主动式散热方法,即通过引入待散热空间外的介质,将发热设备产生的热量带出到空间外。
现有技术方案大多通过使用机械转子将密闭空间内的介质带动到密闭空间的壁面进行散热。但是机械转子与轴承存在机械接触,所以需要润滑油进行润滑,为了防止润滑油泄漏,需要设置密封装置。若密封装置不能实现完全密封,润滑油会泄漏从而导致密闭空间被污染。若密封装置故障失效,机械转子将被损坏,密闭空间会无法散热导致密闭空间的设备被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方案始终围绕着优化密封装置的角度去改进。这导致密封装置的成本越来越高,却始终无法完全保证润滑油不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密闭空间的使用磁悬浮转子的换热结构,解决了传统机械转子在密封装置内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换热结构适用于激光设备、天文望远镜、光刻机、半导体设备、航天机器等技术领域。
传统方案中,发热源设置于密闭的密闭壳体内,在没有任何换热装置的情况下,发热源产热会导致密闭空间内部温度过高,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密闭空间内设置机械转子(转子包括转轴与叶轮)。机械转子的叶轮旋转带动密闭空间的介质循环达到散热的目的。但是,机械转子与轴承存在机械接触,所以需要润滑油进行润滑,为了防止润滑油泄漏,需要设置密封装置。若密封装置不能实现完全密封,润滑油会泄漏从而导致密闭空间被污染影响设备正常工作。不仅如此,润滑油泄漏会使机械转子与轴承直接接触,从而导致轴承损坏,使密闭空间无法散热导致设备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密闭的密闭壳体内布置磁悬浮式的转子,转子上设置叶轮,叶轮随着转子的转动产生介质的流动,介质经过发热源附近带走热量,并通过密闭壳体的壁面与外界交换热量进行散热。
具体的,换热结构包括:含有发热源的密闭壳体,同时,密闭壳体内包括悬浮式的转子。转子通过悬浮轴承悬浮于密闭壳体内,转子与悬浮轴承及密闭壳体均无直接接触。转子上安装有叶轮,叶轮转动并带动密闭壳体内的介质沿密闭壳体内循环流动。
优选的是,悬浮轴承可以是径向轴向一体化磁悬浮轴承。
优选的是,悬浮轴承也可以是单独的径向悬浮轴承及单独的轴向悬浮轴承,转子通过径向悬浮轴承及轴向悬浮轴承分别进行轴向悬浮及径向悬浮支撑。
优选的是,密闭壳体内包括导热材料,导热材料嵌装在密闭壳体的内壁面中。
优选的是,导热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银、铜、金、铝、碳化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苏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苏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18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