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射致冷复合织物、制备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2243.0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1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于墨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湖神健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34;B32B27/12;B32B27/36;B32B27/30;B32B27/02;B32B9/02;B32B9/04;B32B3/08;B32B37/24;B32B38/16;D06M11/79;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和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79 | 代理人: | 时丹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 致冷 复合 织物 制备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辐射致冷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纤维织物;及
均匀覆盖在所述纤维织物表面的二氧化硅微球;
其中,所述二氧化硅微球由浓度为5-50%的硅酸四乙酯溶液与浓度为1-10%的碱性溶液通过原位水解反应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致冷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微球的直径为0.5-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致冷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织物为棉布、涤纶、锦纶、丙纶或腈纶中的一种,克重为20-10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致冷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溶液为氨水。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辐射致冷复合织物的原位水解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配置硅酸四乙酯溶液和碱性溶液;及
通过浸渍或喷洒的方式使所述硅酸四乙酯溶液和碱性溶液附着在纤维织物表面进行原位水解反应,反应时间为1-10min,原位水解反应产物即为二氧化硅微球,将多余水分及溶剂烘干,即制得表面均匀覆盖有二氧化硅微球的辐射致冷复合织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位水解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四乙酯溶液的溶剂为乙醇,其中溶质硅酸四乙酯的浓度为5-5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位水解制备辐射致冷复合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溶液为氨水,氨水浓度为1-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位水解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位面积纤维织物中硅酸四乙酯溶液的使用量为50-300g/m2,单位面积纤维织物中氨水的使用量为50-300g/m2。
9.一种辐射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的隔热层、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辐射致冷复合织物、太阳光反射层及红外光透过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辐射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聚氨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或酚醛树脂泡沫,用于对辐射致冷复合织物、太阳光反射层及远红外光透过层进行包边固定,同时减少外界热量传递给辐射致冷复合织物,形成冷空气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辐射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光反射层为含有金属镀层的纤维织物,金属镀层为铝、镍或锌,镀层通过磁控溅射或电镀制备,所述纤维织物为棉布、涤纶、锦纶、丙纶或腈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辐射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光透过层为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湖神健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未经松湖神健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22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