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实有人口数据的城市街区公共开放空间配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2496.8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8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黄铎;陈琳童;古倩华;植秋滢;程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Q30/0201;G06Q10/06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冯炳辉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实有 人口 数据 城市 街区 公共 开放 空间 配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有人口数据的城市街区公共开放空间配置方法,属于城市规划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基础数据资料、划分休闲人群的类型、划分休闲行为的类型和计算公共开放空间的配置规模大小、步行缓冲区分析和服务人口覆盖率分析等步骤。本方法的优点在于:基于承载各类休闲行为所需的公共开放空间面积,提出了更精准的公共开放空间配置规模计算方法;对公共开放空间的布局配置也更精细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规划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实有人口数据的城市街区公共开放空间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公共开放空间是重要的公共产品之一,其在广义上包含绿色空间、广场空间、运动空间等经过人工开发并提供活动设施的场所,承载与支持着城市居民的公共生活,同时塑造着城市市民的行为风尚。
我国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规划起步较晚,现今仍然普遍面临数量不足,空间品质不佳、管理体制落后等诸多问题,并且偏重于市、区级大尺度的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公共开放空间规模指标控制大多采用人均公共开放空间面积的算法,虽然能够在规模上满足最基本的需求,但缺乏对不同地区人口结构和基础条件的考量;布局指标控制则是采用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的算法,保证了服务的均等性,但缺乏对不同人群步行可达范围尺度的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有人口数据的城市街区公共开放空间配置方法,该方法基于实有人口数据的年龄及性别属性对城市休闲人群进行精细的划分,提出更精准的公共开放空间配置规模计算方法,并利用实有人口数据的位置属性,对公共开放空间的布局进行更精细化的配置,提高了公共开放空间配置方法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实有人口数据的城市街区公共开放空间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基础数据资料,包括实有人口数据、现状公共开放空间矢量数据、城市街区范围矢量数据和路网矢量数据;
步骤2、基于实有人口数据划分休闲人群的类型,分为敏感人群和非敏感人群两大类,并提出敏感人群集聚标准;
步骤3、划分休闲行为的类型,建立休闲人群与休闲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4、根据实有人口数据推算城市街区内进行各类休闲行为的需求,计算公共开放空间的配置规模大小;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城市街区现有公共开放空间供给规模做对比,若现有公共开放空间供给规模不满足计算结果,应考虑在城市街区人口集聚处扩大部分公共开放空间的面积或局部增加布点;
步骤6、利用Arcgis软件对社区级公共开放空间做五分钟步行缓冲区分析,计算缓冲区内的服务人口数和服务人口覆盖率;
步骤7、将步骤6中得到的服务人口覆盖率与目标水平做对比,当服务人口覆盖率低于目标水平时,对公共开放空间进行优化配置,否则不需要进行优化配置。
进一步,在步骤2中,所述敏感人群有:60岁以上老年人、4-19岁青少儿、20-49岁女性孕妇及0-3岁婴儿;所述非敏感人群有:20-39岁青年和40-59岁中老年;
所述敏感人群集聚标准为:①老年人集聚标准:占比大于15%;②青少儿集聚标准:占比大于10%;③孕妇及婴儿集聚标准:占比大于5%。
进一步,在步骤3中,休闲行为类型的划分及进行休闲行为所需的人均面积如下:
①休闲娱乐,人均面积3㎡;②休闲漫步,人均面积2㎡;③体育活动,人均面积4㎡;④休闲健身,人均面积1.5㎡;⑤思考创作类,人均面积1㎡;⑥私人社交,人均面积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24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