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雾面色母粒及PET雾面磨砂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3274.8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2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达;竹建钢;朱锡华;徐安明;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色母粒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25/06;C08J3/22;B29B9/12;B29C49/00;B29C49/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王玲华;洪珊珊 |
地址: | 315105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色 pet 磨砂 | ||
本发明属于色母领域,涉及一种雾面色母粒及PET雾面磨砂瓶。本发明通过含有特殊聚苯乙烯交联微球与PET的雾面色母实现了快速制备具有雾面效果的磨砂瓶,本发明整体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色母领域,涉及一种雾面色母粒及PET雾面磨砂瓶。
背景技术
PET塑料是热塑性聚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油、耐溶剂以及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等,且透明度高,表面光泽度好,环保性高。利用PET塑料制备的瓶体结合了玻璃瓶的质感却保持着塑料瓶的特质,就是塑料瓶可以做到玻璃瓶的外表,却比玻璃瓶有着不易碎、安全、环保、好运输的优点。而且PET塑料瓶价格便宜、透明性、气密性、耐压强度好而且易塑造型。
为了使产品更具质感和艺术性,提升产品的观感和档次,磨砂工艺可以将原本光滑的东西变得不光滑,这种特殊的处理效果,如今在各类产品上都逐渐出现。但是PET塑料瓶本身无色透明,为了产生磨砂效果,一般采用喷涂方式使得瓶体表面看上去有一种磨砂效果,但是喷涂工艺会产生高度污染,再者喷涂工艺的制备时间长,不适合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号:CN102417696A)公开了一种磨砂瓶体的制备方法,其通过将PET塑料和云母粉混合制备,利用包覆在云母粉周围的PET塑料在拉吹时形成一个个微小的真空小孔,使得瓶体形成朦胧的磨砂玻璃的质感,但是由于云母粉是片状结构,通过干磨或湿磨分级筛选而得到,粒径大小不均一,形成一个个微小的真空小孔大小不一,产品雾面磨砂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雾面色母粒及用该色母粒制备的成本低、雾面磨砂效果好的PET雾面磨砂瓶。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雾面色母粒,所述雾面色母粒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原料:70-80%PET、20-30%聚苯乙烯交联微球。
作为优选,所述雾面色母粒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原料:72-78%PET、22-28%聚苯乙烯交联微球。
进一步优选,所述雾面色母粒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原料:75%PET、25%聚苯乙烯交联微球。
在上述的一种雾面色母粒中,所述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粒径为5-12μm。
作为优选,所述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粒径为7-10μm。
进一步优选,所述聚苯乙烯交联微球粒径为8μm。
聚苯乙烯交联微珠平铺在瓶的内壁而形成球形的凸起,但是聚苯乙烯交联微珠的粒径会导致光线穿过内壁的凸起球形而造成不用程度的漫反射,从而影响瓶身总体的雾面磨砂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雾面色母粒中,所述聚苯乙烯交联微球密度为1.05-1.08g/cm3。
在上述的一种雾面色母粒中,所述聚苯乙烯交联微球折射率为1.55-1.60。
一种PET雾面磨砂瓶,所述的PET雾面磨砂瓶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原料:94-97%PET,3-6%上述的雾面色母粒。
在上述的一种PET雾面磨砂瓶中,聚苯乙烯交联微球占PET雾面磨砂瓶总质量的0.8-1.2%。
本发明将雾面色母粒按比例与PET材料混和,在注塑机中注塑成瓶坯,用瓶坯在吹瓶机上吹塑成型,利用瓶坯在熔融吹瓶时树脂和聚苯乙烯交联微珠的不同流动速率,大部分的聚苯乙烯交联微珠都平铺在瓶的内壁而形成球形的凸起,光线穿过内壁的凸起球形而形成漫反射。
PET雾面磨砂瓶的制备方法即用上述雾面色母粒制备PET雾面磨砂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色母粒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色母粒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32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控制深海网箱
- 下一篇:一种燃气轮机转子轮盘激光修复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