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板与开间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4875.0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6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孙樟;黄蝶;李良仁;戴光建;谢海舰;马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丰建设集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苏州三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12 | 代理人: | 朱如松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板 开间 连接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预制板与开间梁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板;开间梁,支承于预制板的底部,开间梁侧面与预制板的底面之间界定形成有拐角;加固组件,设于所述拐角处,加固组件具有顶板和侧板,顶板与预制板的底面固定接合,侧板与开间梁的侧面固定接合。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制板与开间梁的连接结构施工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板与开间梁的连接结构,通过加固组件的设置能够加强预制板和开间梁之间的接合强度,以提高预制板和开间梁的整体性,可提高各抗侧力构件的协同变形能力,减少结构的层间位移,从而尽量避免砌体结构楼盖的局部或整体倒塌,获得更佳的抗震能力;而且该预制板与开间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加强预制板与开间梁之间的整体性的预制板与开间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对近期地震烈度不小于7度的地震中砌体结构倒塌机理的分析以及对中国现有砌体结构抗震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汇总可以看出,砌体结构装配式楼盖倒塌的最根本原因归结为其所使用材料的特性以及预制板与开间梁之间的搭接不牢固,结构整体性不能满足相应的要求。而砌体结构由于其本身的建筑布局要求,先天上就存在不利于抗震的因素。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预制板与开间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性强且施工简单的预制板与开间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板与开间梁的连接结构,包括:
预制板;
开间梁,支承于所述预制板的底部,所述开间梁侧面与所述预制板的底面之间界定形成有拐角;
加固组件,设于所述拐角处并用于加强所述预制板和开间梁之间的接合强度,所述加固组件具有顶板和侧板,所述顶板与预制板的底面固定接合,所述侧板与开间梁的侧面固定接合。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组件包括相互卡合的第一槽型件和第二槽型件;
所述第一槽型件包括第一立板以及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立板的上下两端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上耳板和第一下耳板;
所述第二槽型件包括第二立板以及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二立板的上下两端且相对设置的第二上耳板和第二下耳板,所述第二下耳板背离所述第二立板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三立板;
其中,所述第一下耳板卡合于所述第二上耳板和第二下耳板之间,所述第一上耳板形成所述加固组件的顶板,所述第三立板形成所述加固组件的侧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耳板通过化学锚栓锚固于所述预制板的底面上,所述第三立板通过化学锚栓锚固于所述开间梁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耳板与所述预制板的底面之间涂布有粘钢胶,第三立板与所述开间梁的侧面之间涂布有粘钢胶。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板包括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相对的端部被支承于所述开间梁的顶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上设有多根钢筋,所述钢筋的两端弯折形成有折弯部,所述钢筋两端的折弯部分别嵌入于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的顶部铺设有一层聚合物砂浆,所述钢筋埋设于所述聚合物砂浆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聚合物砂浆填充于所述间隙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为空心预制板,所述钢筋的折弯部延伸至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的空心孔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丰建设集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丰建设集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48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