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高效病毒隔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5076.5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0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童杏林;黄文种;陈续之;张翠;邓承伟;冒燕;张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41D31/02;A41D31/14;A41D31/18;A41D31/26;B01D46/00;B01D46/5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复使用 高效 病毒 隔离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劳保产品呼吸科学行业的一种病毒隔离换气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高效病毒隔离装置,包括口罩,口罩上设有佩戴部件,口罩包括柔性供电单元、微型升压变换单元、密封单元、柔性场致发射单元以及薄膜滤片,柔性供电单元、微型升压变换单元、柔性场致发射单元以及薄膜滤片均设于密封单元内,柔性场致发射单元包括柔性微锥阵列阴极与柔性阳极,柔性微锥阵列阴极与柔性阳极之间设有弹性透气绝缘层,柔性阳极与薄膜滤片贴合设置,柔性供电单元与微型升压变换单元电路连接,微型升压变换单元分别与柔性微锥阵列阴极、柔性阳极电路连接。其结构紧凑、初阻力小,可滤除传统口罩所无法滤除的吸附于气溶胶上的病毒,保障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劳保产品呼吸科学行业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高效病毒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预防措施来说,飞沫的直径在1~5μm,其传播的距离一般不会超过1.5m,因此习惯将2m作为预防飞沫传播的安全距离,同时佩戴好口罩能够提供有效的防护。但病毒可吸附在空气中的微小悬浮物上,形成带病毒的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的传播。传统口罩不具备完全阻断气溶胶中病毒的能力,目前一般通过减少使用中央空调、增加自然通风等措施来减少病毒通过气溶胶的传播的可能性,但是对一些如公共交通工具或封闭和拥挤的环境(如:地铁、飞机、游轮、火车、航空母舰、ICU病房、手术室等)防控非常困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都市的拥堵和人员的密集办公都会让这些搭载在气溶胶上的病原体们肆无忌惮地传播。可携带病毒的气溶胶的防控存在较大困难,如何将可携带病毒的气溶胶传播阻断和滤除是国内外公共卫生防疫界的迫切需求。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病毒隔离换气的设备有以下几种:1)中国专利(专利号201410701526.2)“医用隔离病房空气消毒设备”中所介绍的空气消毒设备,由喷淋雾化消毒液的方式对空气进行消毒。但该发明内容中所述的消毒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只适合于大空间大面积区域内的空气消毒;2)中国专利(专利号202020171718.8)“一种隔离病毒、细菌的口罩”中所介绍的口罩,由一个装满了浸透消毒液的多孔陶瓷颗粒的腔体对人体吸入的空气进行消毒。但该发明内容中所述的口罩包含的消毒液成分将使呼入空气湿度加大不利于人体正常呼吸,另外消毒液中的杀菌成分将进入呼入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不适合日常长期使用。
目前,对附着于气溶胶中的病毒有效的阻断方式较少,现有的常用防控手段依然是保持安全距离、保证空气流通等方法,不能对病毒进行完全有效的隔离和防控。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高效病毒隔离装置,结构紧凑、初阻力小,可滤除传统口罩所无法滤除的吸附于气溶胶上的病毒,其场致发射系统使用柔性极板,可根据应用场景改变形状,其滤片使用聚乳酸等可降解材料,环境绿色友好更换方便,该装置可有效滤除空气中浮尘、病毒等有害物质,保障人身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高效病毒隔离装置,包括口罩,口罩上设有佩戴部件,口罩包括柔性供电单元、微型升压变换单元、密封单元、柔性场致发射单元以及薄膜滤片,柔性供电单元、微型升压变换单元、柔性场致发射单元以及薄膜滤片均设于密封单元内,柔性场致发射单元包括柔性微锥阵列阴极与柔性阳极,柔性微锥阵列阴极与柔性阳极之间设有弹性透气绝缘层,柔性阳极与薄膜滤片贴合设置,柔性供电单元与微型升压变换单元电路连接,微型升压变换单元分别与柔性微锥阵列阴极、柔性阳极电路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柔性微锥阵列阴极与柔性阳极均采用柔性网状结构设置。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柔性供电单元包括柔性微型电池。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微型升压变换单元包括微型升压模块。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弹性透气绝缘层采用网状支架结构设置。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薄膜滤片采用聚乳酸生物可降解织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50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