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E多层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5122.1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7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纲;李沅鸿;王威威;李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32;B32B27/30;B32B27/20;B32B7/12;B32B33/00;C09J123/06;C09J151/06;C09J123/08;C08L23/08;C08K9/04;C08K3/04;C08J5/18;B29D7/01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李征 |
地址: | 4531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e 多层 阻隔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E多层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PE多层阻隔复合膜由PE/粘结层/EVOH复合阻隔层/粘结层/PE逐层贴合组成,各层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为5:1:X:1:5,其中,X取值范围为1‑3,以多层共挤吹膜工艺加工制备获得PE多层阻隔复合膜。本发明的PE多层阻隔复合膜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安全无毒,可有效降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渗透,在食品包装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E多层阻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乙烯(PE)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包装材料,但是,PE的气体阻隔性能不佳,氧气、水蒸气等气体分子可以透过PE包装膜,从而氧化和腐蚀货品。为了提高其阻隔性能,延长货品在架时间,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见诸报道,如向聚合物基体中添加阻隔性的纳米材料,在聚合物表层添加阻隔性涂层或制备多层复合材料。多层共挤技术是指采用多种塑料粒子,通过多台挤出机分别使各种塑料熔融后,进入同一个口模,然后经过吹膜、双向拉伸或流延处理,得到多层共挤复合膜。采用多层共挤技术,可以向多层膜中引入气体阻隔中间层,从而提高多层膜的气体阻隔性能。其中,相比于多层共挤流延膜和双向拉伸膜,多层共挤吹膜工艺具有可连续生产、工艺难度低,成品膜厚度均匀、吹膜过程中的定向力可实现膜的可结晶组分的结晶化和取向化,因而在包装膜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PE的多层共挤包装膜领域,已有少量文献报道,如乔江浩等人(申请号:201310588132.6)制备了一种再生PET、再生LDPE多层共挤薄膜专用料,通过加入POE,起到了多相增容的作用,助剂PPA、GMS的加入提高了合金的可加工性和防雾性能。安徽颜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申请号:201811117914.0)制备了一种含PE的PET多层共挤膜,其生产过程无需胶黏剂粘合,无溶剂挥发,是一种绿色环保的PET复合膜。胡敬慈等人(申请号:201810159462.6)以多层共挤吹膜工艺制备了含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弹性体等聚乙烯膜,具有起封温度低、热封温度高的优点。本发明在阻隔层中引入了一种新的阻隔性纳米材料,并且弃去PET组分,以多层共挤吹膜工艺制备了包含PE/粘结层/EVOH复合阻隔层/粘结层/PE对称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PE多层复合膜的气体阻隔性能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PE多层阻隔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PE多层阻隔复合膜,由以下材料逐层贴合制成:PE/粘结层/EVOH复合阻隔层/粘结层/PE,各层质量比为5:1:X:1:5,其中,X取值范围为1-3,PE多层阻隔复合膜总厚度为80-120μm,逐层贴合的结构形式是通过多层共挤吹膜工艺来实现。
前述的一种PE多层阻隔复合膜,其中所述的粘结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20-6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20-30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0-20份、乙烯-辛烯共聚物(POE)10-30份。
前述的一种PE多层阻隔复合膜,其中所述的EVOH复合阻隔层由EVOH和乙二胺缝合氧化石墨烯组成,乙二胺缝合氧化石墨烯在EVOH阻隔层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1-0.3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51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