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量重定向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5559.5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2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邢宁哲;刘川;金燊;纪雨彤;郭少勇;张宁;张素香;刘世栋;陶静;喻鹏;王颖;马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61 | 分类号: | H04L67/61;H04L67/63;H04L67/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薛平;周晓飞 |
地址: | 10005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定向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量重定向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流经交换机中的数据流信息和链路信息;根据数据流信息和链路信息计算当前链路的利用率和目标链路的利用率,并根据当前链路的利用率和目标链路的利用率将当前链路中的数据流调度到目标链路中;根据每个数据流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将每个数据流的流动策略解析为一个服务链;对多个服务链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得到路由结果;根据理由结果,发出用于对数据流进行重定向的流指令。本发明可以实现数据流的重定向,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响应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重定向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积累的数据量日益增长,丰富的应用服务使数据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的数据处理业务和基于集群通信的通信方式给数据中心内部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云计算网络架构可以提供以资源为中心的远程服务,但当数据服务量急剧增加时,它无法满足对独立、低延迟、密集的网络访问和服务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分散的计算资源,在网络边缘执行数据处理任务,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挑战。边缘计算就是为了满足这种计算需求而提出的,它能有效降低云数据中心的网络带宽和计算负载,将云计算服务资源延伸到网络边缘,解决云计算移动性差、地理信息感知能力弱、延迟大等问题。
当前,网络协议种类繁多、网络结构复杂、维护困难等问题仍然是传统边缘计算网络的局限性。在基于边缘计算的网络汇总,边缘服务器需要面向终端提供多种类的服务,为了提高边缘计算的服务能力,通常边缘服务器采用通用设备,而将服务以功能模块的形式加载和运行在服务器中。在边缘计算网络中不仅要考虑网络负载的问题,同时还要多网络功能服务进行有效的组合和优化,这就需要对边缘计算网络中的流量进行重定向,但是,现有技术并没有相关方法,从而无法提高网络的整体响应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流量重定向方法,用以完成对流量的重定向,提高网络的整体响应速度,该方法包括:
获取流经交换机中的数据流信息和链路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流信息和链路信息计算当前链路的利用率和目标链路的利用率,并根据当前链路的利用率和目标链路的利用率将当前链路中的数据流调度到目标链路中;其中,根据所述数据流信息和链路信息计算当前链路的利用率和目标链路的利用率,包括:根据链路和数据流的相关统计信息,通过计算获得数据流的速率以及链路吞吐量,再结合链路传输的总带宽计算出链路的利用率;
根据每个数据流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将每个数据流的流动策略解析为一个服务链;
对多个服务链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得到路由结果;
根据所述路由结果,发出用于对数据流进行重定向的流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流量重定向装置,用以完成对流量的重定向,提高网络的整体响应速度,该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流经交换机中的数据流信息和链路信息;
数据流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流信息和链路信息计算当前链路的利用率和目标链路的利用率,并根据当前链路的利用率和目标链路的利用率将当前链路中的数据流调度到目标链路中;其中,根据所述数据流信息和链路信息计算当前链路的利用率和目标链路的利用率,包括:根据链路和数据流的相关统计信息,通过计算获得数据流的速率以及链路吞吐量,再结合链路传输的总带宽计算出链路的利用率;
服务链解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数据流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将每个数据流的流动策略解析为一个服务链;
排序模块,用于对多个服务链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得到路由结果;
重定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路由结果,发出用于对数据流进行重定向的流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5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