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平面薄壁结构的膜状换能器、装置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5736.X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7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安;杨银清;刘袁康;胡必尧;赵兴;高新华;周欢;张聪;许志雄;刘建春;杜章林;李贤书;马吉丹;陈亮;庞卫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磊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上海纳朴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6B1/08 | 分类号: | B06B1/08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张震东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外***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平面 薄壁 结构 膜状换能器 装置 系统 | ||
1.一种用于平面薄壁结构的膜状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致伸缩合金片薄膜(11)、激励线圈以及若干偏置磁场合金条(13);
所述磁致伸缩合金片薄膜(11),其粘贴覆盖于平面薄壁结构的一个平面上;
所述激励线圈,其贴附于所述磁致伸缩合金片薄膜(11)的表面上,所述激励线圈的缠绕方式被构造为使得激励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与所述平面薄壁结构的平面垂直方向一致;
若干所述偏置磁场合金条(13),其沿磁致伸缩合金片薄膜(11)均布地设置,各所述偏置磁场合金条(13)均贴附于所述激励线圈的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平面薄壁结构的膜状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致伸缩合金片薄膜(11)包括铁钴镍合金片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平面薄壁结构的膜状换能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磁场合金条(13)包括永磁合金条。
4.一种用于船体的抑制海生物附着孳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膜状换能器(1);
电磁超声场激励源,其向所述膜状换能器(1)输出电磁超声场激励信号。
5.一种用于船体的抑制海生物附着孳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膜状换能器(1),其沿水线以下的船体内壁彼此之间具有间距地设置;
其中所述膜状换能器(1)至少包括作为激磁组件的第一膜状换能器和作为传感器的第二膜状换能器;
电磁超声场激励源,其向所述第一膜状换能器输出电磁超声场激励信号,并接受来自于所述第二膜状换能器反馈的电信号;
其中所述电磁超声场激励源根据所述第二膜状换能器反馈的电信号来调整其输出的电磁超声场激励信号的参数,以使所述第一膜状换能器的电磁超声场激励在同一薄壁结构平面上产生最大响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船体的抑制海生物附着孳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超声场激励源包括:
供电单元,其为所述电磁超声场激励源供电;
信号合成单元,其生成电磁超声场激励信号;
功率输出单元,其将信号合成单元生成的电磁超声场激励信号放大并输出;
控制单元;
通道切换单元,其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将功率输出单元输出的电磁超声场激励信号送至指定的所述第一膜状换能器;
输入信号检测单元,其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通过通道切换单元接收所述第二膜状换能器反馈的电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根据所述第二膜状换能器反馈的电信号调整信号合成单元输出的电磁超声场激励信号的参数,以使所述第一膜状换能器的电磁超声场激励在同一薄壁结构平面上产生最大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船体的抑制海生物附着孳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超声场激励源还包括显示操作单元,所述显示操作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用以进行数据显示并进行人机交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船体的抑制海生物附着孳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膜状换能器(1)均为复用组件,其中每一个膜状换能器(1)均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下分别作为第一膜状换能器和第二膜状换能器而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船体的抑制海生物附着孳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超声场激励信号的参数包括超声波频率f、超声波窗口脉冲宽度T1以及超声波脉冲间隔时间T2的至少其中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磊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上海纳朴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磊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上海纳朴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573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