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对一的智能协同追逃博弈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5802.3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6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洺洁;宋勋;王晓东;张鹏飞;王蒙一;卢闯;王靳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1/12 | 分类号: | G05D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付生辉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协同 博弈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飞行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逃逸体的运动信息;
根据所述逃逸体的运动信息和最优可逃逸方向,利用预设的追踪模型生成追踪体的追踪信息,所述最优可逃逸方向为所有可逃逸方向中逃逸时长最长的方向;
利用所述追踪信息对所述逃逸体进行追踪;
所述预设的追踪模型包括:
其中,θE为逃逸体的最优可逃逸方向,tmax为θE对应的追击时长,xE为逃逸体初始位置的横坐标,yE为逃逸体初始位置的纵坐标,xP为追踪体初始位置的横坐标,yP为追踪体初始位置的纵坐标,为逃逸体速度,为逃逸体的位移,为追踪体和逃逸体初始位置位移,为追踪体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逃逸体的运动信息和最优可逃逸方向,利用预设的追踪模型生成追踪体的追踪信息,包括:
建立预设的追踪模型;
将所述逃逸体的最优可逃逸方向和对应的逃逸体被追上的时间输入至预设的追踪模型,得到追踪体追上逃逸体的运动方向。
3.一种飞行器逃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至少一个追踪体的运动信息;
根据当前所有可逃逸方向以及每个所述追踪体的运动信息,利用预设的逃逸模型生成最优可逃逸方向,所述最优可逃逸方向为所有可逃逸方向中逃逸时长最长的方向;
改变飞行方向至所述最优可逃逸方向;
根据当前所有可逃逸方向以及每个所述追踪体的运动信息,利用预设的逃逸模型生成最优可逃逸方向,包括:
建立预设的逃逸模型;
将当前所有可逃逸方向以及每个所述追踪体的运动信息输入至预设的逃逸模型,得到逃逸体被追上时,每个可逃逸方向对应的逃逸时间;
根据每个所述逃逸时间得到最长逃逸时间;
根据所述最长逃逸时间对应的速度方向即为逃逸体最优可逃逸方向;
所述预设的逃逸模型,包括:第一追踪体P1追上逃逸体E所用时间t1的计算方程,
第二追踪体P2追上逃逸体E所用时间t2的计算方程,
其中,θE为逃逸体的逃逸方向,xE和yE分别为逃逸体初始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xP1和yP1分别为第一追踪体初始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xP2和yP2分别为第二追踪体初始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vE为逃逸体速度,为逃逸体矢量速度,为逃逸体被第一追踪体追上时的位移,为逃逸体被第二追踪体追上时的位移,和分别为第一追踪体和第二追踪体与逃逸体初始位置位移,和为第一追踪体和第二追踪体追上逃逸体的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未经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58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梁模板及梁模组合
- 下一篇:一种抑制前列腺增生的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