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6055.5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4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周书洪;辛乃宏;姚学良;陈焕龙;张楠;张觊轩;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合兴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A01K63/0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北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咸水 水产 养殖 水资源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尾水处理操作步骤如下:
S1:颗粒物拦截:将需要进行处理的尾水通过进水泵(1)进行输入,将尾水输入至导水槽(2)中,尾水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进入到颗粒物拦截池(3)中,在颗粒物拦截池(3)中进行颗粒物拦截,拦截后的颗粒物集中输送至颗粒物发酵罐中进行集中发酵,发酵后输送至颗粒物固化装置进行干燥固化,形成池塘养殖肥水剂肥料,进行回收利用;
S2:微生物过滤:当颗粒物拦截池(3)中的尾水达到漫水墙(12)的高度时,进行微生物处理后的尾水漫过漫水墙(12)进入导水槽(2)中,然后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进入到微生物滤池(4)中,在微生物滤池(4)中利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和硝化反应将悬浮的有机颗粒物和胶质有机物转化硝酸氮和无机磷,进行微生物过滤,且设置两个微生物滤池(4),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导水槽(2)和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连接,经初次微生物过滤后的尾水,同上述步骤进行二次微生物过滤;
S3:植物处理:当微生物滤池(4)中的尾水达到漫水墙(12)的高度时,进行微生物处理后的尾水漫过漫水墙(12)进入导水槽(2)中,然后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进入到植物处理池(5)中,在植物处理池(5)中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部分的无机氮磷,进行蔬菜植物处理,且设置有五个植物处理池(5),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导水槽(2)和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连接,经初次植物处理后的尾水,同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植物处理;
S4:循环排放:若经上述S1-S3处理后的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此时开启内循环泵(6),通过内循环泵(6)工作将植物处理池(5)中的尾水循环至导水槽(2)中,使尾水通过底部留孔透水墙(11)进入到颗粒物拦截池(3)中,进行循环过滤,直至达到使用和排放标准,达到使用和排放标准的尾水输送至储水池中进行备用,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微咸水工厂化养殖循环使用,当储水池饱和时,将处理后的尾水输送至室外池塘净化,通过微藻及滤食性鱼类进行再次处理,根据使用需求进行使用,使用饱和后将室外池塘净化水源进行达标排放,排放至河流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水处理均在温室大棚中完成,且经余热回收系统对余热资源进行回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方法的装置,包括砖混墙(8),其特征在于,所述砖混墙(8)顶端设置有操作通道(7),所述砖混墙(8)以操作通道(7)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砖混墙(8)连接有内循环泵(6),所述砖混墙(8)靠近内循环泵(6)的外侧壁设置有进水泵(1),所述砖混墙(8)内侧均连接有底部留孔透水墙(11)和漫水墙(12),所述底部留孔透水墙(11)和漫水墙(12)与砖混墙(8)之间设有导水槽(2),所述底部留孔透水墙(11)、漫水墙(12)和导水槽(2)均呈均匀设置在砖混墙(8)的内侧,所述底部留孔透水墙(11)和漫水墙(12)与砖混墙(8)之间分别设置有颗粒物拦截池(3)、微生物滤池(4)和植物处理池(5),两个所述砖混墙(8)底端均设置有混凝土池底(10),两个所述砖混墙(8)远离混凝土池底(10)的一侧设置有薄膜顶棚(13),所述薄膜顶棚(13)远离砖混墙(8)的一侧设置有保温棉被(14),所述混凝土池底(10)和砖混墙(8)远离薄膜顶棚(13)的外侧壁均设置有聚苯板保温层(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板保温层(9)内侧与混凝土池底(10)和砖混墙(8)外侧壁均互相匹配,且聚苯板保温层(9)与砖混墙(8)的顶端水平线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咸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棉被(14)以薄膜顶棚(13)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保温棉被(14)均与薄膜顶棚(13)远离砖混墙(8)的一侧互相匹配,且两个所述保温棉被(14)均与薄膜顶棚(13)靠近砖混墙(8)的一侧结构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合兴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合兴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605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