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电池正极片及卷绕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6418.5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0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楚豫寒;王烽;李素丽;李俊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10/0525;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朱颖;臧建明 |
地址: | 5191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正极 卷绕 式电芯 锂离子电池 | ||
1.一种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正极片;所述锂电池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布于正极集流体至少一表面上的功能层,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第一表面上设有正极极耳,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的功能层包括靠近正极极耳的双层涂布区,所述双层涂布区包括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位于正极集流体表面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之间,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中的第一正极活性物质中锂的交换电流密度大于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中的第二正极活性物质中锂的交换电流密度;
所述正极集流体的两个表面均涂布有功能层,所述第二表面的功能层还包括远离正极极耳并与双层涂布区相连的第一正常涂布区,所述第一正常涂布区由单层的第三正极活性材料层形成;
所述第一表面的功能层包括与所述双层涂布区和第一正常涂布区呈镜面对称的第二正常涂布区,所述第二正常涂布区由单层的第三正极活性材料层形成;
所述正极片中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长度为L203,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长度为L204,卷芯宽度为W,0.5W≤L203≤3W,0.5W≤L204≤3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中锂的交换电流密度与第二正极活性物质中锂的交换电流密度的比值不低于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中锂的交换电流密度为0.1-2A/m2,所述第二正极活性物质中锂的交换电流密度为0.1-2A/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原料包括: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与粘结剂,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原料包括: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与粘结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单位面积容量与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单位面积容量之和不小于第三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单位面积的容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中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T203,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T204,第三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T205,10μm≤T203≤60μm,10μm≤T204≤60μm,-50μm≤T203-T204≤50μm,-3μm≤T203+T204-T205≤6μm。
7.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卷绕式电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641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