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界面改善方法及电池界面改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7003.X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8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马毅;丁亚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44;H01M50/609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界面 改善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界面改善方法及电池界面改善系统,该方法包括:对电池本体内部注入第一预设比例的电解液,得到一次注液电池;对一次注液电池进行静置处理,在静置过程中,每隔预设间隔时间控制一次注液电池旋转预设角度;在静置时间达到预设总静置时间之后,对一次注液电池进行负压预充电处理,得到半成品电池。本发明通过改变静置过程中电池的静置姿态,使得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充分流动,减轻重力作用引起的电解液底部沉积的现象,有利于改善电解液的浸润效果,提高浸润效率,缩短静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改善电池界面析锂以及黑斑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界面改善方法及电池界面改善系统。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新能源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一项,锂电池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汽车及储能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
随着各行业对锂电池需求的发展,锂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电池极片的压实密度和外形尺寸也越来越大,在电池制备工艺中,会产生以下问题:(1)随着极片的压实密度增大,极片中活性物质越来越致密,电解液浸润极片的效果越来越差;(2)随着电池极片尺寸增大,注液后电池极片中间位置电解液很难到达,因此电池中间部位会有部门电解液难以浸润的地方,而且极片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3)电池预充过程中(首次充放电)会产气,预充每个阶段产气的特点不同需要配合不同的预充流程;(4)现有的电池制成设备及工艺还不够先进,电池制备现场环境湿度也无法完全保证,造成了电池制成过程中存在吸水问题。
由于极片电解液浸润不够充分、预充流程不合理以及电池制成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会导致电池在预充后负极极片界面出现析锂以及黑斑,电池析锂或产生黑斑后严重降低了电池性能,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目前,在电池制备工艺中,主要通过增加电解液注液量及增加注液后静置时间改善电池负极界面的析锂及黑斑现象,其存在以下问题,通过增加注液量改善电池界面,会增大注液难度,造成电解液浪费;通过增加静置时间改善电池界面,会导致电池制程时间较长,且电解液浸润效果较差,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界面改善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电池制备工艺时间长、电解液浸润不充分的问题,有效改善电池界面析锂以及黑斑现象。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界面改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电池本体内部注入第一预设比例的电解液,得到一次注液电池;对所述一次注液电池进行静置处理,在静置过程中,每隔预设间隔时间控制所述一次注液电池旋转预设角度;在静置时间达到预设总静置时间之后,对所述一次注液电池进行负压预充电处理,得到半成品电池。
可选地,所述每隔预设间隔时间控制所述一次注液电池旋转预设角度,包括以下步骤:控制所述一次注液电池保持第一姿态,获取第一姿态的第一持续时间;若第一持续时间达到所述预设间隔时间,则控制所述一次注液电池旋转所述预设角度,使得所述一次注液电池保持第二姿态;获取所述第二姿态的第二持续时间;若所述第二持续时间达到所述预设间隔时间,则控制所述一次注液电池旋转所述预设角度,使得所述一次注液电池保持第三姿态;获取所述第三姿态的第三持续时间;若所述第三持续时间达到所述预设间隔时间,则控制所述一次注液电池旋转所述预设角度,使得所述一次注液电池保持第四姿态;获取所述第四姿态的第四持续时间;若所述第四持续时间达到所述预设间隔时间,则控制所述一次注液电池旋转所述预设角度,使得所述一次注液电池保持第一姿态,继续循环。
可选地,所述静置处理包括高温静置处理和常温静置处理,在对所述一次注液电池进行静置处理之时,还包括以下步骤:在高温静置处理开始之后,每经过至少两个预设间隔时间,对所述一次注液电池进行辊压处理。
可选地,所述对电池本体内部注入第一预设比例的电解液,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真空及高压循环注液方式,对所述电池本体内部注入第一预设比例的电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70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太网背板及通讯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