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丝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7269.4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2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凯翔医用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08 | 分类号: | B21C3/08;B21C3/14 |
代理公司: | 常州哲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47 | 代理人: | 刘娟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丝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丝模具,包括上模以及安装在上模一侧的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通过连接扣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和下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上模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窗,且上模的内部设置有通道芯,所述通道芯的一侧设置有预压机构,且通道芯的外部套设有均压机构。本发明通过预压机构使得拉丝原料拉丝前先预压一次,并且使拉丝原料进入通道芯更加顺畅,减少通道芯的磨损,该设计的第一预压辊和第二预压辊距离可调,满足不能粗细的原料进入,通过均压机构,使拉丝原料受力均匀,提高拉丝效率,而且成品外观光滑,节约原材料,拉丝模具使用寿命更久,设置了限料槽、预压机构以及通道芯在同一直线上,避免避免原料磨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拉丝模具。
背景技术
拉丝模具是指金属压力加工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强行通过模具,金属横截面积被压缩,并获得所要求的横截面积形状和尺寸的工具,拉丝模是金属丝通过一种模具,使其由粗到细,逐步达到人们所需要的尺寸,这种特殊的模具就是拉丝模,铜线拉丝模是属于软线拉丝模.还有硬线拉丝模,如拉钨丝等,钨丝拉丝模压缩区的角度就比较小,一般在12-14度拉丝模具包括金刚石拉丝模具,硬质合金拉丝模具,塑料拉丝模具等等。拉丝模用途广泛,如电子器件、雷达、电视、仪表及航天等所用的高精度丝材以及常用的钨丝、钼丝、不锈钢丝、电线电缆丝和各种合金丝都是用金刚石拉丝模拉制出来的。
现有的拉丝模具,没有预压机构,金属丝的进料、出料以及成型不在同一直线上,导致拉丝模受力不均匀,降低了拉拔的效率,在拉拔过程中,并且拉丝模容易磨损,容易出现废品或者断丝,严重影响拉丝质量和拉丝成本,工作人员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制作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材料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拉丝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丝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丝模具,包括上模以及安装在上模一侧的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通过连接扣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和下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上模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窗,且上模的内部设置有通道芯,所述通道芯的一侧设置有预压机构,且通道芯的外部套设有均压机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均压机构包括电机、大齿轮、均压辊、调节圈和均压芯,所述通道芯贯穿均压芯的内部,所述均压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均压辊,且均压芯的外部套有调节圈,所述均压辊的一侧设置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电机。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压机构包括安装板、连接杆、第一预压辊、第二预压辊、固定插销、调节板、限位孔、插板、插槽和输料槽,所述安装板安装在上模的内壁上,且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连接杆的外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预压辊,所述调节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预压辊,所述第一预压辊和第二预压辊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输料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内部设置有插槽,所述调节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插槽相匹配的插板,所述插板和插槽上均设置有三个限位孔,且插板和插槽通过固定插销插接在限位孔内部固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窗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为铝板材质的构件,且铝板交错呈网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内部设置有限料槽,所述限料槽和预压机构与通道芯为同一平面。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均压芯与均压辊一体式连接,且均压芯由四个弧形金属圈组成,四个弧形金属圈外表面与调节圈通过螺纹连接,四个弧形金属圈远离均压辊的一端开口逐渐增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与安装板固定连接,且连接杆与第一预压辊通过轴承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大齿轮的直径是均压辊的两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凯翔医用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凯翔医用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72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