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OPGW光缆温度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8361.2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9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尹悦;陈硕;周文婷;颜哲昊;孙少华;郭经红;宋广磊;张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32 | 分类号: | G01K1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驰通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04 | 代理人: | 张文平;唐华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opgw 光缆 温度 监测 系统 | ||
1.一种OPGW光缆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FBG监测设备(1)、分布式监测设备(2)以及数据处理中心(3);所述FBG监测设备(1)和分布式监测设备(2)一端通过波分复用器(4)并列连接到待测光缆,另一端并列连接到所述数据处理中心(3);所述FBG监测设备(1)包括FBG传感解调设备和串联的多个FBG光栅,所述串联的多个FBG光栅离散的分布于所述待测光缆的线杆上;其中,所述FBG传感解调设备(1)通过对所述FBG光栅反射光信号的解调,监测所述FBG光栅所在位置的所述待测光缆的温度变化,所述分布式监测设备(2)对所述待测光缆连续位置的温度变化进行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BG传感解调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可调谐激光器(11)、声光调制器(12)、第一耦合器(13)、第一环形器(14)、第一探测器(15)、第二探测器(16)、信号处理器(17)以及计算机(18);所述声光调制器(12)输出的光信号经所述第一耦合器(13)输出后,分为99%的第一光路和1%的第二光路,所述99%的第一光路与所述第一环形器(14)的接口一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环形器(14)的接口二进入待测光缆,从所述待测光缆返回的光信号经所述第一环形器(14)的接口三进入所述第二探测器(16),所述1%的第二光路进入所述第一探测器(15),所述第一探测器(15)和第二探测器(16)并联于所述信号处理器(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18)分别连接所述可调谐激光器(11)和声光调制器(12),用于同步控制所述可调谐激光器(11)和声光调制器(12)的频率;所述可调谐激光器(11)波长范围为1520~1600nm,所述计算机(18)的调制频率为200Hz。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缆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BG传感解调设备中波长偏移量与FBG光纤光栅温度满足如下关系:
ΔλB=KTΔT
其中,λB为光纤光栅的中心反射波长,ΔλB为发生温度变化时中心波长的变化量,ΔT为温度变化量,KT为中心波长偏移关于温度的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监测设备(2)包括光信号探测单元(21)、光电转换单元(22)、扫频单元(23)以及计算机(24),所述光信号探测单元(21)经光电转换单元(22)与所述扫频单元(23)连接,所述扫频单元(23)与计算机(2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缆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探测单元(21)包括依次连接的分布式反馈型半导体激光器(2101)、第一放大器(2102)、第二耦合器(2103)、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104)、第二放大器(2105)、第一扰偏器(2106)、第三耦合器(2107)、第三放大器(2108)、第二环形器(2109)、第二扰偏器(2110)、第四耦合器(2111)。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缆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反馈型半导体激光器(2101)输出的光信号经所述第一放大器(2102)放大后,经第二耦合器(2103)输出后,分为50%的第三光路和50%的第四光路,所述50%的第三光路经所述马赫曾德尔调制器(2104)、第二放大器(2105)、第一扰偏器(2106)、第三耦合器(2107)进入待测光缆,从所述待测光缆返回的后向散射光信号经所述第三耦合器(2107)进入所述第三放大器(2108)、第二环形器(2109)以及第四耦合器(2111),所述50%的第四光路经所述第二扰偏器(2110)与所述第四耦合器(211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836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