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滨海养殖塘改造为红树林育苗圃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598528.5 申请日: 2020-12-29
公开(公告)号: CN112715125B 公开(公告)日: 2021-12-10
发明(设计)人: 熊燕梅;姜仲茂;生农;陈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C23/04 分类号: A01C23/04;A01G25/00;C05G3/80;C05G3/60;C05G5/27
代理公司: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代理人: 张黎
地址: 51052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滨海 养殖 改造 红树林 育苗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滨海养殖塘改造为红树林育苗圃的方法。该发明包括潮汐式灌溉系统和向红树林育苗圃中添加营养液。所述潮汐式灌溉系统包括:种植垄、主水道,其中,主水道和外界海水通过水闸控制连通,主水道和种植垄通过控水管连通;所述控水管由控水直管和弯管两部分组成;其中,控水直管的一端与弯管的一端连通且可自由拆卸,控水直管的另一端开口与种植垄连通,弯管的另一端开口连通主水道。该发明能够较好的控制海水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即能促进幼苗健康快速生长又能保证幼苗存活率,就地改造养殖塘为育苗场可向周边退塘还林工程、滨海红树林造林和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供给所需红树林苗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滨海养殖塘改造为红树林育苗圃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是特殊的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和重要的潮间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防风消浪,保护海岸等功能。

现有技术中不乏红树林育苗的方法,如中国专利申请CN 103283475 A公开了一种红树林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风浪小、盐度低、有淡水供应的泥质围垦滩涂,作为育苗苗圃、即育苗地;营养袋育苗;对种子类红树林植物采用先在苗床育苗,后移入营养袋培育;袋苗转盆;在大苗培育过程中加强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大苗的出圃。

由于修筑海堤、围塘养殖等原因使得原先适合红树林生长的中高潮带滩涂损失殆尽。滨海宜林滩涂很少,且造林任务重,育苗场地紧缺,在各类困难滩涂上营造人工林,一直是红树林恢复中的技术难题。在以往的生产实践中通常采用小苗造林,但在种植后难以适应困难滩涂的恶劣环境,致使造林成活率低下,不能保证造林恢复工程的质量。因此,选择合适的滨海养殖塘改造成适宜多种红树林植物培育的育苗圃,可培育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红树林苗木,为周边的退塘还林工程提供可靠保障。

但是现有育苗圃多分布在滨海养分贫瘠的砂质土壤地区,受海水自然潮汐作用埋肥和加施营养液也很难见效,因此,苗木普遍生长较慢或发育不良,加之受风浪影响更多苗木容易折断甚至死亡,苗木存活率受很大影响。本发明通过控水加施营养液促进红树林幼苗健康快速生长,控水管道明显减缓海水流速加之育苗场周边可抵风浪,降低幼苗受风浪因素迫害。因此,提供一种即能促进幼苗健康快速生长又能保证幼苗存活率的滨海养殖塘改造为红树林育苗圃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滨海养殖塘改造为红树林育苗圃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的控制海水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即能促进幼苗健康快速生长又能保证幼苗存活率,就地改造养殖塘育苗可向周边直接为退塘还林、滨海红树林造林和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供给所需红树林苗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潮汐式灌溉系统,所述潮汐式灌溉系统包括:种植垄、主水道,其中,主水道和外界海水通过水闸控制连通,主水道和种植垄通过控水管连通;所述控水管由控水直管和弯管两部分组成;其中,控水直管的一端与弯管的一端连通且可自由拆卸,控水直管的另一端开口与种植垄连通,弯管的另一端开口连通主水道。

优选地,所述控水直管的高度可自由调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滨海养殖塘改造为红树林育苗圃的方法,包括潮汐式灌溉过程,所述潮汐式灌溉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滨海规划为退塘还林的养殖塘,在养殖塘进行修建种植垄、主水道,其中,主水道和外界海水通过水闸控制连通,主水道和种植垄通过控水管连通;所述控水管由控水直管和弯管两部分组成;其中,弯管固定埋藏于地下,其两端开口分别与主水道和种植垄的地面平齐;控水直管的一端与弯管连通且可自由拆卸,控水直管的另一端敞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85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