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阻尼贴片位置优化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9068.8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5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宁;何浩;张永;吴继辉;李运志;杨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3;G06F111/04;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丁鹏;廖银洪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阻尼 位置 优化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阻尼贴片位置优化方法及装置,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输入条件、建立CAD模型、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对白车身样品进行模态试验并对标、对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对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等效辐射声功率分析、模态综合位移法、Trimbody拓扑优化、阻尼片灵敏度分析、推动方案落地。本发明可缩短开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改善整车噪声、振动的性能;科学精准的识别阻尼片灵敏度高,对有潜在设计风险的峰值进行针对性加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阻尼贴片位置优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振动噪声性能,愈发受人们关注,其中改善振动噪声措施之一的阻尼片在汽车NVH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汽车前期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因结构、成本、周期等各种原因,需要前期CAE介入提供更加精准的位置分析,很多主机厂采用频率响应法,该方法是基于白车身进行分析,将白车身大钣金分割成许多的小块,在底盘关键点施加激励,通过响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车身结构相对薄弱的区域,该方法前后处理花费时候长,成本较高,并且设计过程中没有与试验数据对比进行误差控制的不足,优化频率没有针对性,结果只能通过各种方案实车验证,对实车问题支持不够理想,不能很好地支持阻尼片位置进行优化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阻尼贴片位置优化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该方法前后处理花费时候长,成本较高,并且设计过程中没有与试验数据对比进行误差控制的不足的问题,传统的方法优化频率没有针对性,对实车问题解决不够理想,结果只能通过各种方案实车验证,不能很好地支持阻尼片位置进行优化改进。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汽车阻尼贴片位置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输入条件,通过项目产品定义获取设计输入条件;
S2、创建CAD模型,依据获取的设计输入条件,建立研发车型白车身的CAD模型,包含料厚、材料、焊点、结构胶等信息;
S3、创建有限元仿真模型,将所述CAD模型输入数据导入有限元前处理器中,并在所述有限元前处理器中进行网格划分,以建立所述白车身的有限元仿真模型;
S4、将所述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模态分析,以获得模态分析结果;
S5、对白车身样品进行模态测试,以获得模态测试结果;
S6、对白车身样品进行模态试验对标;
S7、根据对标结果对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优化处理,提升仿真精度,判断模态频率及振型结果误差是否小于5%;
S8、步骤S7中模态频率及振型结果误差不小于5%,则对白车身样品进行模态分析,对白车身样品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后回到步骤S6再次进行模态试验对标;
S9、步骤S7中模态频率及振型结果误差小于5%,则对白车身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等效辐射声功率分析并联合模态综合位移法的结果综合分析,初步确定潜在需要考虑的车身阻尼片位置;
S10、锁定潜在的施加阻尼片的位置,根据Trimbody噪声传递函数分析结果,对峰值频率进行拓扑优化,优化设计变量为白车身,约束条件为重量最小,目标函数为峰值频率最小,通过多轮优化迭代计算,得到拓扑优化结果,锁定施加阻尼片位置主要是顶棚、地板、前围等;
S11、阻尼片初步设计,对初步锁定的阻尼片进行灵敏度分析,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找到灵敏度高的位置进行阻尼片初步布置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90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