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喷洒成膜的长效抗菌除霉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9875.X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8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吴玄峰;查进;黄世伟;陈海亮;刘慧梅;钱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凯创协同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5/14 | 分类号: | C09D5/14;C09D175/06;C09D175/04;C09D175/14;C08G18/66;C08G18/68;C08G18/44;C08G18/42;C08G18/3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朱欣欣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洒 长效 抗菌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喷洒成膜的长效抗菌除霉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反应釜中加入聚酯多元醇与交联剂升温搅拌得分散前产物A;向分散前产物A中加入扩链剂搅拌反应得分散前产物B;向分散前产物B中加入分散剂A继续搅拌得分散液C;将有机酸锌盐在分散剂B中进行分散,制得含锌抗菌剂,将含锌抗菌剂加入到分散液C中充分搅匀,制得抗菌除霉剂;本发明提供的抗菌除霉剂可在常温下成膜,不仅具有长效抗菌性、防霉性、耐水洗性、适用性广的特点,并且安全无毒,对环境友好,无耐药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菌防霉剂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喷洒成膜的长效抗菌除霉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环境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而大范围的病毒疫情的肆虐则把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公共场所包括医院、学校等,以及生产环境,食品加工厂,制药厂等,甚至是居住环境中,经常接触的各类设施表面很容易成为病原体滋生的温床,尤其是人员密集接触的扶手、门把手、公共设施、医疗设备、家具、玩具、桌面等,这类环境共同构成了病原体传播与流行的重要途径。
目前为疫情防控期间,新冠疫情下的公共卫生安全以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杀为主,各个领域的公共环境每天均需要使用大量消毒剂,包括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乙醇溶液等,这类消毒剂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杀灭传播途径上的病原微生物,但无法做到长效的抗菌效果,需要人为频繁使用,且多数高效消毒剂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如腐蚀性、皮肤刺激性、粘膜刺激性等。
长效抗菌技术的体现主要集中在涂料,纺织品等技术领域,而抗菌涂料并不是这两年才出来的,抗菌涂料产品在市面上已经出现已久,今年的疫情情况则很大程度地让大家认识到了这种产品,并想要了解它。抗菌涂料比普通涂料多了抗菌功能,这是因为在抗菌涂料中含有杀菌助剂,杀菌助剂的添加可以让细菌和霉菌失去活性大大降低它们的繁殖力和传播力,让它们不再繁殖和传播,不会进行二度滋生,从而达到抗菌防霉的效果,但是涂料的本身状态导致其应用环境有所限制,需要用粉刷涂布的方式大应用在坚固的物体表面。而市面上的抗菌涂料多以有机硅季铵盐及银粒子为主要抗菌剂进行添加,固化后的涂料表面容易出现抗菌效果不持久的缺陷,且银存在容易氧化变色、潜在人体富集危害和环境危害等问题,其环保安全性饱受质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在常温下成膜的长效抗菌除霉剂,不仅具有长效抗菌性、防霉性、耐水洗性、适用性广的特点,并且安全无毒,对环境友好,无耐药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喷洒成膜的长效抗菌除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10-50质量份聚酯多元醇与20-30质量份交联剂进行混合,得到分散前产物A;
(2)向步骤(1)得到的分散前产物A中加入0.5-5质量份扩链剂进行混合,得到分散前产物B;
(3)向步骤(2)得到的分散前产物B中加入0.1-1质量份分散剂A进行搅拌,得到分散液C;
(4)向15-70质量份分散剂B中加入0.5-6质量份有机酸锌盐,搅拌分散,得到含锌抗菌剂;
(5)向步骤(3)得到的分散液C中加入步骤(4)得到的含锌抗菌剂,搅拌均匀,得到可喷洒成膜的长效抗菌除霉剂。
优选的,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50-80℃。
优选的,步骤(2)中混合反应的转速为600-800转/分,混合反应的时间为1-3小时;
转速的优选为650-750转/分,最优选为700转/分,反应时间优选为1.5-2.5小时,最优选为2小时。
优选的,步骤(1)中聚酯多元醇为己二酸聚酯二醇、芳烃聚酯二醇、二聚体聚酯二醇、聚己内酯二醇、聚己内酯三醇、聚碳酸酯二醇中任意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凯创协同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凯创协同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98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