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滩上的顶管工作井和管沟的支护、止水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0159.9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5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苏茂森;林四新;刘金江;何淼鑫;林靖伟;蔡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2D5/22;E02D19/00;E02D1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肖进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滩 工作 支护 止水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滩上的顶管工作井及管沟的支护、止水施工方法,顶管工作井的背水侧壁设置顶管洞口,顶管工作井的迎水侧壁与管沟连接;顶管工作井和管沟的支撑系统均包括冠梁和三道钢围檩,顶管工作井的冠梁和三道钢围檩的四个角部均设置角撑;管沟的冠梁和三道钢支撑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撑;顶管工作井和管沟均采用咬合桩围护;咬合桩的A序桩采用超缓凝素混凝土桩,缓凝时间不小于60h,咬合桩的B序桩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位于顶管工作井的顶管洞口位置的钢筋采用玻璃纤维筋;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流程:修筑围堰、咬合桩施工、基坑降排水施工、顶管工作井开挖和管沟开挖。本发明能提高顶管工作井和管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防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滩上的顶管工作井和管沟的支护、止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海湾排放是污水排放出口设在海湾并向海水中排放的一种污水排放形式。由污水处理厂引出的排海管由陆域段和海域段连接而成。陆域段排海管要在陆地上进行埋设至海岸,再通过陆域过渡段与海域段排海管连接。为了能够不开挖或者少开挖而实现陆域段排海道的埋设,就要采用一种非开挖施工方法,即采用顶管施工工艺。要实施顶管施工工艺必须先开挖顶管工作井,若陆域段排海道的路线较长或有拐点,还要在管路的前端位置开挖一个反向顶推的顶管工作井,同时在管路的中间位置或拐点位置开挖管道接收工作井,以便接收不同方向顶过来的管道。通常陆域段排海道的前端位于海岸边,要与海陆对接管道连接,而海陆对接管道不适合顶推工艺,而要采用明挖施工,即在海滩上开挖一个管沟,用于埋设海陆对接管道。由于海滩砂层松散且水量大,还经常要经历海水潮汐的侵袭,因此顶管工作井和管沟的支护和止水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海滩上的顶管工作井和管沟的支护、止水施工方法,它有效提高顶管工作井和管沟的安全性、稳定形、防水性和可靠性,且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滩上的顶管工作井及管沟的支护、止水施工方法,涉及的顶管工作井的背水侧壁设置顶管洞口,顶管工作井的迎水侧壁与所述管沟连接;所述顶管工作井和管沟的支撑系统均包括冠梁和三道钢围檩,顶管工作井的冠梁和三道钢围檩的四个角部均设置角撑;管沟的冠梁和三道钢支撑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撑;所述顶管工作井采用咬合桩围护闭合形井框,所述管沟也采用咬合桩围护两侧沟壁;咬合桩的A序桩采用超缓凝素混凝土桩,缓凝时间不小于60h,咬合桩的B序桩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位于顶管工作井的顶管洞口位置的钢筋采用玻璃纤维筋。
本发明的海滩上的顶管工作井及管沟的支护、止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流程:在施工位置的外围修筑围堰、咬合桩施工、基坑降排水施工、顶管工作井开挖和管沟开挖;
进行咬合桩施工流程,时包括以下步骤:
清障施工步骤:采用360度全回旋切削机,按清障平面布置图测量放样后将一个管径大于咬合桩桩径的套管置于需清除障碍物的位置,开始旋转往下压,利用冲锤冲碎障碍物后用抓斗清理干净,清除障碍物后桩孔采用普通土回填压实,拔出套管;
导墙施工步骤,导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导墙的顶面高出地面;导墙上的导向孔的直径比咬合桩的直径大,导墙的钢筋采用单层纵横向布置;
进行咬合桩施工时,先施打桩孔,再灌注A序桩混凝土,然后在相邻的两根A序桩混凝土初凝前完成B序桩施工;
施打桩孔时按照以下工序进行:
(1)钻机就位,钻机就位时要确保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在同一条铅垂线上,钻机就位后,测量钢护筒的顶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01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光学微腔的微集成光电振荡器
- 下一篇:钢渣在线调质系统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