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0248.3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9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权学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G09F9/35;H05K7/20;H10K59/10;H10K7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 16095 | 代理人: | 唐明英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设备 | ||
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的散热板;以及引导保持器,引导保持器设置在散热板的后表面上并且被构造成使得连接至显示面板的印刷电路板被耦接至引导保持器的后表面。引导保持器通过双注射成型形成,使得引导保持器的至少一部分由不同材料形成。
本申请要求2019年12月3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9-0179665号的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并入本文,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述的那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显示面板可弯曲的显示设备。
相关技术的讨论
近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用于视觉上显示用电的方式传输的信息信号的显示器的领域迅速发展。为此,已经开发了具有诸如小厚度、低重量和低功耗的优异特性的各种显示设备。
这样的显示设备的代表性实例包括液晶显示(LCD)设备、有机发光显示(OLED)设备和量子点显示设备。
在这些显示设备中,诸如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自发光显示设备被认为是有竞争力的应用,原因是它不需要单独的光源并且能够实现紧凑的设备设计和鲜明的颜色显示。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包括设置在每个子像素中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电极;以及发光层,该发光层设置在上述两个电极之间并且当传输的电子和空穴彼此复合时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使用在电极之间的薄发光层的自发光元件,并且因此具有实现小厚度的优点。另外,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在没有单独光源的情况下实现的,因此可以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容易地实现柔性、可弯曲或可折叠的显示设备,并且还可以以各种设计形成。
然而,由于有机发光显示设备重量轻且薄,因此它需要用于将印刷电路板耦接至显示面板的后表面的单独构件。此外,该耦接构件的形状需要被改变成与显示面板的形状或耦接结构相对应。另外,需要针对每个显示设备的使用环境来优化耦接构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已经提供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解决上述问题中至少之一,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支承构件以及包括该印刷电路板支承构件的显示设备,印刷电路板支承构件用于将印刷电路板耦接至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并且能够弯曲以与具有平面形状或弯曲形状的显示面板相对应。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中印刷电路板由薄显示面板的后表面支承并且其使从显示面板生成的振动的传递最小化。
本公开内容的附加优点、目的和特征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阐述,并且部分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研究以下内容后将变得明显或者可以从本公开内容的实践中获知。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地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本文中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的散热板;以及设置在散热板的后表面上的引导保持器,该引导保持器被构造成使得连接至显示面板的印刷电路板耦接至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引导保持器通过双注射成型形成,使得引导保持器的至少一部分由不同材料形成。
引导保持器可以包括:第一板耦接部,第一印刷电路板被耦接至第一板耦接部;第二板耦接部,第二印刷电路板被耦接至第二板耦接部,第二板耦接部设置成与第一板耦接部平行并且与第一板耦接部间隔开;以及连接部,该连接部将第一板耦接部和第二板耦接部彼此柔性地连接。
第一板耦接部可以包括:第一板孔,该第一板孔形成在第一板耦接部中,使得第一印刷电路板耦接至第一板耦接部;以及至少一个或多个肋部,所述至少一个或多个肋部从第一板耦接部的一个端部的散热板的后表面突出,以与显示面板或散热板的一个端部抵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显示有限公司,未经乐金显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02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