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涡内循环厌氧生物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0314.7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5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柳淑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齐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8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涡内 循环 生物反应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涡内循环厌氧生物反应器,其结构包括沼气管、出水管、净化舱、进水口,沼气管活动卡合于净化舱上端中心处,出水管嵌固连接于净化舱上端侧边,进水口嵌固连接于出水管下端左侧;净化舱由走道板、分离层、上升管、布水器、下降管组成,走道板啮合连接于走道板外侧,分离层位于布水器上端,上升管竖直连接于布水器中心位置,布水器设在下降管下端,在布水器净化过程中了利用延伸装置内的接触框在布水孔处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利用疏通带内侧尖状疏通块在布水孔板下端摩擦,进而将其粘附于孔洞的内的污泥刮落,避免其孔洞堵塞,从而有利于保证布水孔内侧的整洁,提高布水器的使用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反应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 微涡内循环厌氧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废物处理装置,其是利用砂 等物质为载体,废水从反应器中自上而下流动,利用布水器促使 厌氧微生物进入到反应器底部,在反应器内与颗粒污泥厌氧污泥 充分接触,使得污染物被吸附并分解,净化后从反应器上部流出。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 在厌氧微生物流经布水器时,由于污泥呈絮状流动进入布水器,而 布水器的布水孔则竖直连接于内侧,其流入时会沿着孔洞边缘流 入,从而导致部分颗粒污泥会滞留于布水孔边缘角落或粘黏于孔洞 内壁表面,随之不断进水堆积会使得污泥将布水孔完全覆盖,进而 使得布水孔堵塞影响其布水效果。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微涡内循环厌氧生物反应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微涡内循环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 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其结构包括沼气管、出水管、净化舱、进水 口,所述沼气管活动卡合于净化舱上端中心处,所述出水管嵌固连 接于净化舱上端侧边,所述进水口嵌固连接于出水管下端左侧;所 述净化舱由走道板、分离层、上升管、布水器、下降管组成,所述 走道板啮合连接于走道板外侧,所述分离层位于布水器上端,所述 上升管竖直连接于布水器中心位置,所述布水器设在下降管下端。
其中,所述布水器由延伸装置、固定环、下落层、出口组成, 所述固定环铆合连接于延伸装置中心位置,所述下落层活动卡合于 固定环上端,所述出口与下落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延伸装置设于 下落层下方对称分布,且呈弯曲状。
其中,所述延伸装置由套杆、接触框、连接圈、收纳层组成, 所述套杆嵌固连接于收纳层外侧,所述接触框后端活动卡合于套杆 前侧,所述连接圈铆合连接于收纳层外侧,所述接触框设有六个呈 环形分布。
其中,所述接触框由外框、锁边、疏通带、固定框组成,所 述外框活动卡合于固定框外侧,所述锁边螺栓连接于疏通带左右 两侧,所述疏通带活动卡合于固定框内侧,所述疏通带呈水平放 置设于外框内侧,同时外侧边缘包裹有橡胶。
其中,所述疏通带由引流板、顶块、平滑槽、开口处组成,所 述引流板上端螺纹连接于顶块侧下方,所述平滑槽设在开口处上端 侧方,所述开口处位于顶块左侧下端,所述顶块呈锥状,同时为软 性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
其中,所述顶块由下渗口、刮板、镂空槽、收集槽组成,所述 下渗口活动卡合于镂空槽外侧,所述刮板位于下渗口侧方,所述收 集槽嵌固连接于镂空槽左侧,所述下渗口侧端于镂空槽相连通,并 设有部分孔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布水器净化过程中了利用延伸装置内的接触框在布水 孔处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利用疏通带内侧尖状疏通块在布水 孔板下端摩擦,进而将其粘附于孔洞的内的污泥刮落,避免其孔洞 堵塞,从而有利于保证布水孔内侧的整洁,提高布水器的使用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齐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齐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03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