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胚胎培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1851.3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2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梅;曾维俊;宋宇;顾奇;孙海旋;刘欣瑞;钱俊;赵振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36;C12M1/34;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祁云珊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胚胎 培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胚胎培养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进行培养的胚胎培养模块,胚胎培养模块包括培养室以及培养组件;培养室包括下方形成有空腔的顶盖以及可滑动设置在空腔内的培养平台,顶盖和培养平台之间可形成密封的用于容纳培养组件的培养空间;培养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培养平台上的培养皿、设置在培养皿内的至少一个胚胎罩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胚胎罩两侧的进液针和排液针。本发明能实现胚胎培养过程中的自动换液功能,且能避免反复开箱换液操作对胚胎的影响;胚胎培养室采用抽拉式仓门结构,能方便与光学监测系统配合实现在线监测;本发明在换液操作时,能有效约束胚胎不脱离光学视野,且可支持在线自动换液,且能实现动态培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胚胎体外培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胚胎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出生缺陷一直以来是生殖健康领域的重要难题。据报导,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其病种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等在内的结构畸形,以及苯丙酮尿症、重症脊肌萎缩等遗传病。出生缺陷可以发生于妊娠过程的任何阶段,尤其是早期。随着2015年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预防和治疗出生缺陷已成为生殖生物学领域重要的科研方向。但目前,对人类胚胎正常发育的生理学过程,尚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X染色体失活的动态变化、早期神经系统发育的过程、心脏形成的机制等,都是发育生物学领域尚未被解释清楚的重要科学问题。所以,对人类正常妊娠和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胚胎发育有进一步了解,更为解决出生缺陷等重大生殖健康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目前在辅助生殖领域,胚胎体外培养技术逐渐成熟,常见的桌面式或箱式培养箱只能实现基本的培养功能,即能提供温度、湿度和CO2混合气等基本环境,而无法进行实时的光学监测,观察胚胎发育细节,记录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态学的变化情况,或捕捉胚胎发育后期可能出现的动态影像。胚胎长时程连续发育过程中,对培养液营养成分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胚胎自身也会缓慢释放出一些代谢产物,需及时移除,而目前培养箱均需要将培养皿取出来进行换液操作,必然会对胚胎发育造成潜在影响。
所以,现在需要一种更可靠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胚胎培养装置。本发明能方便与光学系统集成实现在线监测,并能实现自动换液功能,可避免反复开箱换液操作对胚胎的影响,同时具有动态培养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胚胎培养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进行培养的胚胎培养模块,所述胚胎培养模块包括培养室以及培养组件;
所述培养室包括下方形成有空腔的顶盖以及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的培养平台,所述顶盖和培养平台之间可形成密封的用于容纳所述培养组件的培养空间,所述培养组件设置在所述培养平台上;
所述培养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培养平台上的培养皿、设置在所述培养皿内的至少一个胚胎罩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胚胎罩两侧的进液针和排液针;
其中,所述胚胎罩为圆筒形结构,其用于将胚胎约束在其内部的空间中,所述胚胎罩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具有可允许培养液通过而阻止胚胎通过的尺寸的通孔。
优选的是,还包括光学监测系统,所述光学监测系统包括照明模块和成像模块,所述胚胎培养模块处于所述照明模块和成像模块之间,所述胚胎培养模上具有透光的观测通道,所述胚胎罩处于所述观测通道的观测视野范围之内,所述照明模块出射的光经过观测通道对所述胚胎罩进行照明后可再到达所述成像模块,从而使得所述光学监测系统通过所述观测通道可对所述胚胎罩内培养的胚胎进行观测。
优选的是,所述顶盖的横截面呈U形,其包括平板以及与所述平板两侧下方连接的侧边,所述平板的底面向下凸起形成顶盖斜面;
所述培养平台的上端边沿形成与所述顶盖斜面配合的平台斜面,所述顶盖斜面与平台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从而通过两者的相互接触可实现密封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18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电池用铝箔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培养基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