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USB协议的USB设备IP侵权识别方法及其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2067.4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7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程凯;卢笙;陈盈安;姜欣;肖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10 | 分类号: | G06F21/10;G06F13/42 |
代理公司: | 南京新慧恒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4 | 代理人: | 王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usb 协议 设备 ip 侵权 识别 方法 及其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USB协议的基于USB协议的USB设备IP侵权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USB待测主机对端接入一个侵权识别设备;S2、USB待测主机进入Compliance模式;S3、侵权识别设备对USB待测主机发送X.LFPS文件;S4、在USB待测主机收到X.LFPS文件后,USB待测主机向侵权识别设备发送IP版权信息;S5、根据IP版权信息判断USB待测主机是否侵权,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容易实现;利用USB协议规定的compliance模式做侵权识别,更加稳定可靠,还可以节省成本;本发明提供侵权识别方法,侵权识别方式更灵活,识别方式更隐蔽;本发明不仅能够识别IP侵权;还能够识别用该IP制成的产品侵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USB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USB协议的USB设备IP侵权识别方法及其终端。
背景技术
作为IP设计公司,对应的客户为芯片厂商。我们将设计好的IP设计代码卖给芯片厂商,芯片厂商将我们的IP集成进他们的系统,然后拿去流片,做成芯片。通常会有几种销售模式,简单说一种为一次性买断付费,一种为每次流片付费。如果采用每次流片付费的方式,就存在一种可能性,芯片厂商支付了IP的一次流片费用,因为IP没有修改的需要,芯片厂商拿去多次流片,用于不同的产品。还有一种情况,是其他公司盗用IP设计公司的设计代码,流片做成产品。以上两种情况,IP设计公司的合法权益收到侵犯,必许针对不同的IP有相应侵权识别方法来应对。
从设计流程进行区分,可将集成电路模块(IP)分为软核、固核、硬核三种类型。 关于软核(Soft IP):在逻辑IC设计的过程中,IC设计者会在系统规格制定完成 后,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将系统所需的功能写出寄存器传输级(RTL,Register Transfer Level)的程序,这个RTL文件就被称为软核。软核以源代码的形式提供,故具有较高的灵活 性,可经用户修改以实现所需要的电路系统设计,且与具体的实现工艺无关。但软核的缺点 在于自主知识产权不容易得到保护,尤其是对于标准协议IP(如USB3 .0),即使对代码进行 加密,同一个IP的加密代码仍可被重复地用在不同的SOC项目中。
关于固核(Firm IP):RTL程序经过仿真验证,符合设计要求后,设计者借助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从单元库(Cell Library)中选取相对应的逻辑门,将RTL文件转换成以逻辑门单元形式呈现的网表(Netlist)文件,该网表文件即所谓的固核。固核是软核与硬核的折中,其相比于软核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相比于硬核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但固核仍无法像软核一样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逻辑修改。
关于硬核(Hard IP):网表文件经过验证后,进入实体设计的步骤,先进行功能组块的位置配置设计(Floor Planning) ,再进行布局与布线设计(PlaceRouting) ,做完实体 的布局与布线后所产生的GDSII文件,即为硬核。硬核设计时工艺已经完成且无法修改,用 户得到的硬核仅是产品功能而不是产品设计,因此硬核的设计与制造厂商对它实行全权控 制,且相对于软核与固核,硬核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比较简单。
USB设备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标准IP,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已成 为业界亟需拓展的研究方向,但目前的现有技术仍未能解决该项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对软件或硬件加密进行保护,加密之后还是有被破解的可能。尤其时在交付软核的情况下,因为灵活性较高,可由客户修改寄存器,来修改生成不同的IP版本。容易被芯片厂商修改多个版本流片。一旦做成产品难以识别侵权,无论软件源码,还是硬件源码均不可见,难以识别侵权。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USB协议的USB设备IP侵权识别方法及其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基于USB协议的基于USB协议的USB设备IP侵权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芯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2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