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转变溶菌酶调节的绿原酸分子印迹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2459.0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9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郝旖;高原;牛莹莹;陈小艺;高瑞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B01D1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变 溶菌酶 调节 绿原酸 分子 印迹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相转变溶菌酶调节的绿原酸分子印迹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绿原酸作为模板分子,铜掺杂磁性纳米球为载体,相转变溶菌酶为印迹层,采用固定模版法制备得相转变溶菌酶调节的绿原酸分子印迹纳米球;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铜掺杂磁性纳米球和绿原酸充分分散于水中,制得混合体系I;
步骤二:将溶菌酶和三(2-羧乙基)膦充分分散于水中,制得混合体系II;
步骤三:将混合体系II加入混合体系I中,室温下聚合反应10~12h,制得固态聚合物,在经过洗脱、干燥,制得相转变溶菌酶调节的绿原酸分子印迹纳米球;
其中,步骤一中,铜掺杂磁性纳米球、绿原酸和水的用量比为(180~200)mg:(45~50)mg:(90~100)mL;充分分散是先将铜掺杂磁性纳米球和绿原酸超声分散于水中10~15 min,然后机械搅拌1~2 h,机械搅拌的转速为400~500 r/min;
步骤二中,溶菌酶、三(2-羧乙基)膦和水的用量比为(280~300)mg:(100~120)mg:(40~50)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转变溶菌酶调节的绿原酸分子印迹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使用的洗脱液是体积比为(90~95):(10~5)的无水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干燥温度为40~60 ℃,干燥时间为4~6 h。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相转变溶菌酶调节的绿原酸分子印迹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掺杂磁性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三氯化铁、无水乙酸钠、氯化铜和乙二醇在180~210 ℃下反应8~10 h制得反应产物,将反应产物经洗涤、干燥,制得铜掺杂磁性纳米球;其中,三氯化铁、无水乙酸钠、氯化铜和乙二醇的用量比为:(1.30~1.40) g :(3.50~3.70)g :(0.08~0.09)g :(30~40)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转变溶菌酶调节的绿原酸分子印迹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洗涤是采用乙醇和超纯水将反应产物洗涤至中性,干燥是在40~60 ℃及0.06~0.09 MPa的压力下真空干燥4~6 h。
5.采用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相转变溶菌酶调节的绿原酸分子印迹纳米球,其特征在于,该相转变溶菌酶调节的绿原酸分子印迹纳米球的粒径为220~230 nm,且对绿原酸的吸附量为9.9~10.8 mg/g。
6.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转变溶菌酶调节的绿原酸分子印迹纳米球作为绿原酸吸附剂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转变溶菌酶调节的绿原酸分子印迹纳米球用于分离纯化中草药中的绿原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24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