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瓣膜修复植入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2859.1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1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甘义杰;张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光金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瓣膜 修复 植入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瓣膜修复植入件,包括硬质垫片及连接所述硬质垫片的缝线,所述硬质垫片的近端面包括贴合平面,用于贴合瓣膜。该瓣膜修复植入件采用的硬质垫片不会像现有的软质垫片那样在缝线的牵拉下变形,即不会像软质垫片那样在缝线牵拉下发生中间塌陷、两端翘起的现象,当血液冲击瓣叶时,硬质垫片可靠地托持住瓣叶,硬质垫片的近端面贴合瓣叶从而始终保持面接触,硬质垫片与瓣叶之间持续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缝线对瓣叶的应力充分分散,能够防止缝线撕裂瓣叶,提高了瓣膜修复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瓣膜修复植入件。
背景技术
心脏瓣膜如二尖瓣、三尖瓣是心房与心室之间的单向阀门,正常健康的瓣膜可以控制血液从心房流到心室,同时避免血液从心室流到心房。当心房收缩时,瓣膜张开,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侧;当心室收缩时,瓣膜应关闭,防止血流冲到心房侧。当瓣膜的瓣叶或腱索、瓣环等其相关结构发生病变,如腱索部分断裂,瓣叶与瓣叶之间对合不良,那么,当心室收缩时,瓣膜不能完全关闭,导致血液从心室返流至心房,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
临床上对瓣膜病变的修复技术包括腱索修复及缘对缘修复。行腱索修复术,可将缝线作为人工腱索植入心脏内,缝线的一端固定至瓣叶上,另一端固定至心室壁或乳头肌;行缘对缘修复术,可向相邻的瓣叶上分别植入缝线,通过牵拉缝线使得相邻瓣叶不能正常对合的边缘相互对合,并对缝线远离瓣膜的一侧进行锁结,以减小瓣口的总面积,减少或者消除返流量。
无论是腱索修复还是缘对缘修复,通常植入的缝线上会穿设垫片,垫片位于瓣叶与缝线牵拉瓣叶的一端之间,以利用较大面积的垫片来分散缝线对瓣叶的作用力,防止缝线将瓣叶撕裂。现有的用于心脏瓣膜修复的垫片通常采用聚四氟乙烯,涤纶布等材质,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如图1所示,由于现有的垫片1000通常较软,垫片1000容易在缝线2000的牵引下发生中间塌陷、两端翘起的现象,即垫片1000与瓣叶3000的实际接触面积并无明显增加,仍存在较大的撕裂瓣叶组织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瓣膜修复植入件,能够降低撕裂瓣叶组织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瓣膜修复植入件,包括硬质垫片及连接所述硬质垫片的缝线,所述硬质垫片的近端面包括贴合平面,用于贴合瓣膜。
本申请提供的瓣膜修复植入件,采用的硬质垫片不会像现有的软质垫片那样在缝线的牵拉下变形,即不会像软质垫片那样在缝线牵拉下发生中间塌陷、两端翘起的现象,当血液冲击瓣叶时,硬质垫片可靠地托持住瓣叶,硬质垫片的近端面贴合瓣叶从而始终保持面接触,硬质垫片与瓣叶之间持续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缝线对瓣叶的应力充分分散,能够防止缝线撕裂瓣叶,提高了瓣膜修复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瓣膜修复植入件中软质的垫片在缝线牵拉下发生中间塌陷、两端翘起现象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瓣膜修复植入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瓣膜修复植入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瓣膜修复植入件的剖视图;
图5-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心脏瓣膜修复装置利用瓣膜修复植入件实施瓣膜缘对缘修复的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瓣膜修复植入件对心脏瓣膜实施腱索修复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瓣膜修复植入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瓣膜修复植入件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瓣膜修复植入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瓣膜修复植入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28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