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加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3689.9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4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汪涛;郝义国;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119 | 分类号: | H01M8/04119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马帅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自贸区高新大***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加湿 装置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气体加湿装置,属于气体加湿领域。气体加湿装置包括储液罐、进气管、进气容器、爆气器和喷水管,进气容器位于储液罐的内部,进气管插接在储液罐的侧壁和进气容器的侧壁上,进气管的第一端位于储液罐外,进气管的第二端位于进气容器内,爆气器位于进气容器内部,且爆气器的进气口与进气管的第二端相连通,喷水管包括竖直的第一段和弯曲的第二段,第一段沿储液罐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一段的底端低于第二出气口,第一段的外壁与储液罐的内壁相连,第二段的一端与第一段的顶端相连,第二段的另一端的端部搭接在第二出气口处且覆盖住第二出气口的一部分。本公开通过该气体加湿装置,可以保证加湿效果,且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气体加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倍受各国政府与企业重视,无论是学理上的基础研究或者是商品化的应用开发均有长足的进步,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组件是电堆,目前常用的电堆是质子交换膜电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时,气体在催化剂上被还原成质子,质子从膜的阳极渗透到阴极时,如果气体没有湿润,质子是很难渗透过去的,也会造成膜的损毁。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在反应气体流入电堆之前需要经过加湿装置加湿。
相关技术中,气体的加湿方式一般采用鼓泡加湿装置或者喷淋加湿装置加湿。使用时,将反应气体优先通过这些外部加湿装置中,然后再进入电堆内参与反应。
然而,鼓泡加湿装置加湿效果不明显,喷淋加湿装置对气体进行加湿时需配外置水泵,成本高,占地空间大,也导致使用极为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加湿装置,可以保证加湿效果,且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加湿装置,所述气体加湿装置包括储液罐、进气管、进气容器、爆气器和喷水管;
所述储液罐的顶部具有第一出气口;
所述进气容器位于所述储液罐的内部,且所述进气容器安装在所述储液罐的内壁上,所述进气容器的底端具有进液口,顶端具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朝向所述第一出气口;
所述进气管插接在所述储液罐的侧壁和所述进气容器的侧壁上,所述进气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储液罐外,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进气容器内;
所述爆气器位于所述进气容器内部,且所述爆气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相连通;
所述喷水管位于所述储液罐内部,所述喷水管包括竖直的第一段和弯曲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沿所述储液罐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段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段的外壁与所述储液罐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的端部搭接在所述第二出气口处,且所述第二段的侧壁覆盖所述第二出气口的部分区域。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气容器至少部分区域的内径从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气容器包括第一柱形筒、锥形筒和第二柱形筒;
所述锥形筒的顶端的内径小于底端的内径,所述锥形筒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柱形筒的顶端相连,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柱形筒的底端,所述第一柱形筒的外壁与所述储液罐的内壁相连;
所述锥形筒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柱形筒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柱形筒的顶端。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气容器与所述储液罐同轴布置。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段弯曲呈90°圆弧,所述第二段上端的切线方向与所述进气容器的轴线垂直。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气体加湿装置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储液罐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进气容器正下方,所述加热器插接在所述储液罐的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36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合成材料及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污染防治用循环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