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模量硅烷改性聚醚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3803.8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5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潘琦;崔显淼;李正华;杨瀚石;张玉祥;刘敏;王亮;付艳梅;王辉;任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奥克特种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26 | 分类号: | C08G65/26;C08G65/322;C08G65/324;C08G65/337;C08G65/336;C09J171/02;C09J11/04;C09J1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徐丽 |
地址: | 43008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模量 硅烷 改性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模量硅烷改性聚醚,其包括以下结构式I和结构式II:其中,R为‑CH3,R1和R2为‑H或‑CH3,R3为C10‑C18烷烃,a为80~500,b为60~300,n为2或3。所述低模量硅烷改性聚醚首先由单官能度聚醚和双官能度聚醚为混合起始剂,在双金属络合催化剂作用下,与环氧丙烷反应获得特殊结构聚醚;然后通过烯丙基化反应,精致除盐获得烯丙基封端聚醚;再与含氢硅烷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制得低模量硅烷改性聚醚。本发明的低模量硅烷改性聚醚与现有技术比,具有更高弹性恢复率、更低模量,且具有优异密封及粘接性能、阻燃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储存稳定性,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生产效率高、物耗能耗低、性能更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模量硅烷改性聚醚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所述硅烷改性聚醚的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以及各地相关政策与标准的相继持续出台,我国装配式建筑逐步进步快速发展阶段,且正在逐渐变大。相比传统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模式具有节能环保、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密封胶作为装配式建筑最主要的嵌缝密封材料,主要应用于各种构件之间,尤其是预制外墙板(PC墙板)间的连接和密封,随之也迎来快速发展期。
密封胶作为装配式建筑的密封及防水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品质,所以装配式建筑领域对密封胶提出系列要求:(1)粘接性和位移能力:混凝土表面疏松多孔,有效粘结面积减小,且拼接处要承受较大位移应力普通密封胶无法满足性能要求。此外,混凝土属于碱性材料,在多雨湿度较大地区,可能出现反碱现象,可能导致粘结界面破坏,所以装配式建筑用密封胶要有优异的粘接性能和抗位移能力。(2)耐候性:装配式建筑用密封胶直接暴露在户外环境下,长期受阳光照射和雨水冲刷,所以要求密封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3)可涂装性:对于需要涂饰的预制墙面,密封胶还需要具备优良的可涂饰性,要求密封胶与涂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直接涂饰。
装配式建筑常用密封胶主要有硅酮(SR)建筑密封胶、聚氨酯(PU)建筑密封胶和硅烷改性聚醚(MS)建筑密封胶。硅酮密封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和回弹性,但对混凝土的粘接性能和可涂饰性差;聚氨酯密封胶对混凝土的粘结效果和表面可涂饰性能优异,但耐候性能较差,易黄变开裂;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具有较好的混凝土粘接性、表面可涂饰性和耐候性能等,是我国装配式密封胶的主流产品。但随着行业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更低模量、更高回弹性能,以及密封胶的阻燃性、施工性等综合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鉴于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更低模量、更高弹性恢复率、综合性能优异的硅烷改性聚醚及其密封胶。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低模量以及高弹性恢复率的硅烷改性聚醚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所述硅烷改性聚醚的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低模量硅烷改性聚醚,其包括以下结构式I和结构式II:
其中,R为-CH3,R1和R2为-H或-CH3,R3为C10-C18烷烃,a为80~500,b为60~300,n为2或3。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上述低模量硅烷改性聚醚的一种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特殊结构聚醚的制备:向反应釜中加入包括单官能度聚醚和双官能度聚醚的混合起始剂以及DMC催化剂,持续通入环氧丙烷反应得到特殊结构聚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奥克特种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奥克特种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38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