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细线路板的加成法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4114.9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7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悦虎晶芯电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18 | 分类号: | H05K3/18;H05K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李小叶 |
地址: | 21512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细 线路板 成法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细线路板的加成法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基材浸入微蚀液中,并辅以超声震荡,以对基材进行微蚀处理;将基材置于化学镀铜液中,进行化学镀铜,得到覆铜基材;在覆铜基材上钻出导通孔;在覆铜基材的导通孔上沉积一层导电碳层;在覆铜基材上贴感光干膜;对感光干膜进行曝光显影处理,得到精细线路的凹槽;利用电镀的方式在凹槽中形成铜层;去除干膜,将覆铜基材置于闪蚀液中进行闪蚀处理。该工艺采用导电碳层实现导通孔与线路的导通,并且直接通过图形电镀工艺配合闪蚀工艺形成铜线路,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制得的线路板的铜线路与基材的结合力高,产品良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精细线路板的加成法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向着多功能性、智能化方向不断创新与发展,对于承载着电子零件的载体印制电路板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推动着电路板向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因此,线路越来越密、越来越细,且线宽/间距为3mil/3mil的线路板逐渐成为常规需求的产品;而2.5mil,甚至2mil线路的电路板已有企业生产并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对于如此精细的线路,其生产工艺流程变得尤为重要;产品良率高且生产效率高的生产工艺是众多线路板厂一直钻研和追求的目标。
线路板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减成法和加成法;传统的加成法工艺流程为:来料→化学铜→一次镀铜→线路前处理→贴干膜→曝光→显影→二次镀铜→镀锡→退膜→碱性蚀刻→剥锡→水洗→烘干→后工序;传统的加成法一般采用化学铜工艺对导通孔进行化学镀铜,这样的工艺生产效率低,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传统的加成法工艺需要经历一次镀铜和二次镀铜工艺,并且还需要镀锡、剥锡操作,从而使得工艺流程复杂,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传统的加成法的蚀刻工艺为碱性蚀刻过程,其采用的药水为碱性蚀刻药水,如碳酸氢铵、氯化铵,不仅流程长,且对环境污染严重,药水中氨氮含量高,废液处理难度大,增大了后处理的成本。再有,传统的加成法工艺所得的铜线路与基材的结合力小,容易脱落,从而降低了良品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细线路板的加成法制作工艺;该工艺采用导电碳层实现导通孔与线路的导通,并且直接通过图形电镀工艺配合闪蚀工艺形成铜线路,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制得的线路板的铜线路与基材的结合力高,产品良率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精细线路板的加成法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基材处理:将基材浸入微蚀液中,并辅以超声震荡,以对基材进行微蚀处理;
S2,化学镀铜:将经过步骤S1处理的基材置于化学镀铜液中,进行化学镀铜,得到覆铜基材;
S3,钻孔:在覆铜基材上钻出导通孔;
S4,黑孔:在覆铜基材的导通孔上沉积一层导电碳层;
S5,贴干膜:在覆铜基材上贴感光干膜;
S6,曝光显影:对感光干膜进行曝光显影处理,得到精细线路的凹槽;
S7,电镀镀铜:利用电镀的方式在凹槽中形成铜层;
S8,闪蚀:去除干膜,将经过步骤S7处理后的覆铜基材置于闪蚀液中进行闪蚀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微蚀液包括磷酸、硫酸、二氧化锰和水。
更进一步的,微蚀液中的磷酸、硫酸和水的体积比为1:3~3.5:1,二氧化锰的含量为50~80g/L。
进一步的,步骤S1的微蚀时间为10~15min,微蚀液的温度为5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悦虎晶芯电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悦虎晶芯电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41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B板的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摇式转盘数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