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签技术的以太坊智能合约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4573.7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9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汤晶;王健;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华万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4 | 分类号: | G06Q40/04;G06Q20/38 |
代理公司: | 成都创新引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49 | 代理人: | 向群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以太 智能 合约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签技术的以太坊智能合约实现方法,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获取指定账户的以太坊地址,并对多个指定账户的以太坊地址进行多签配置,得到多签合约;以及将业务合约的相关权限分配给多签合约;需要进行业务调用处理时,多个指定账户并发向其对应的多签合约发起业务请求,多签合约基于收到的业务请求调用匹配的业务合约;各指定账户基于业务合约的执行完成以太坊交易业。本发明通过使用多签合约代替普通账户来管理和使用业务合约,从而避免了由于以太坊nonce原因带来的并发限制问题,有效提升了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并发性能,且无需改变现有以太坊智能合约的权限架构,满足用户对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并发性能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太坊智能合约实现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比特币系统的提出和平稳运行,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技术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越来越多的基于区块链的产品争相出现,其中以太坊的出现是区块链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事件,以太坊相对于之前出现的区块链系统最为本质的区别在于以太坊支持智能合约的运行。即在以太坊的加密货币系统中,允许通过智能合约进行复杂的交易。其中,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承诺控制着数字资产并包含了合约参与者约定的权利和义务,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执行。智能合约程序不只是一个可以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参与者,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回应,可以接收和储存价值,也可以向外发送信息和价值。这个程序就像一个可以被信任的人,可以临时保管资产,总是按照事先的规则执行操作。
当前,以太坊的交易都是基于账户的,它要求每次交易都按顺序记录,通过nonce(Number once)值来表征所记录的交易顺序,从而达到防止重放攻击的目的。账户每发起一笔交易,nonce就会加一。而nonce使用的规则如下:
(1)nonce太小,交易会被直接拒绝;
(2)nonce太大,交易会一直处于队列之中;
(3)当发送一个比较大的nonce的值,然后补齐之前的nonce时,该交易将被执行;
(4)交易队列只保存最多64个从同一账户发出的交易;
(5)当某节点队列中还有交易,但此时停止以太坊节点,则队列中的交易会被清除掉;
(6)当前nonce合适,但账户余额不足时,会被以太坊拒绝;
(7)如果发起一笔交易,但是因为gas(计算工作量的计量单位,用于以太坊矿工打包区块的奖励)比较低或者网络比较忙的时候,该交易还没矿工挖出,可以通过使用相同的nonce和较高的gas费用,从而“覆盖”前一笔交易。
在以太坊的加密货币系统中,以太坊的交易特性限制了智能合约交易的并发性能。通常情况下,以太坊智能合约主要通过设置多账户(或给多账号分配相同的权限)以满足某些场景下的并发要求。
在智能合约中配置多账号以满足并发需求,实质是通过预设角色和权限的方式,对一系列个体账户进行授权,对智能合约来说,各账户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也无法代表某一特定账户,其对智能合约浸入较大,需要修改智能合约从而适配此种架构下的并发需求。然而现实环境一般假设一个账户代表一个用户,因此该方案较难获得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能解决智能合约的并发问题,又无需改变现有智能合约权限架构的以太坊智能合约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多签技术的以太坊智能合约实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获取指定账户的以太坊地址;
对多个指定账户的以太坊地址进行多签配置,得到多签合约,其中多签配置为:将多个指定账户的以太坊地址作为多签以太坊地址并配置其对应的解锁私钥数;并记录该多签合约与各指定账户的映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华万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华万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45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