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信息开发技术用的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5372.9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6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樊博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双德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9/00;G06K9/62;G06F11/14;H04N7/18;G08B21/24;G08B7/06;G08B2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科果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3 | 代理人: | 李英俊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丈八街办***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信息 开发 技术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人员监测应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开发技术用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系统组装并测试、2)信息对比、3)信息处理传输、4)警示报警、5)后续处理。该基于信息开发技术用的监测方法,通过搭建成监控网络,并且其与人员信息数据库和信息记录库信号连接来方便人员信息查询,当监控设备观察到特殊人员信息与人员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高度重合时即对远程终端处的工作人员和网络中其他组成人员进行警示,从而使得人员在监测时保证了较高的精确度和效率,达到了便于精确监测的效果,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采用人工监测的方式来在终端处对摄像监测设备监测的部位进行观察其效率和精确度低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员监测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信息开发技术用的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由于采用信息计算机技术在判断计算能力上具备相当大的优势,因此信息技术在现如今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了。
在人员监测领域,通常是采用摄像监测设备来对各个地区的不同部位进行分布式监控,而监测人员则位于控制终端处进行观察,但是单纯采用人工监测的方式其监测的精确度较为一般,往往关键人员被摄像监测设备的镜头捕捉并显示在终端处,而监测人员则并未发现,只能在事后回顾时发现,其效率十分低下,因此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故而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开发技术用的监测方法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信息开发技术用的监测方法,具备便于精确监测等优点,解决了采用人工监测的方式来在终端处对摄像监测设备监测的部位进行观察其效率和精确度低下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便于精确监测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信息开发技术用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系统组装并测试,组装人员监测系统,组装完毕后进行测试,其中测试的次数不少于三次,测试的方式为选取特殊人员和普通人员进行监控;
所述步骤1)中的人员监测系统组成包括监控设备,所述监控设备的输出端与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与信息收发模块双向电连接,所述信息收发模块与信息处理模块双向电连接,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分别与人员信息数据库和信息记录库双向信号连接,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远程终端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警示装置电连接;
2)、信息对比,特殊人员和普通人员处于监控设备时,监控设备(1)将其数据信息均传输至信息采集模块(2),而信息采集模块(2)比对特殊人员和普通人员的身材信息、性别信息和脸部信息,比对模板为人员信息数据库(5)中的人员特征信息,该信息数据库(5)包含黑名单管理模块、白名单管理模块、人脸骨架管理模块、人脸毛发管理模块、表情管理模块、轨迹分析模块、内置人脸比对模块,并且依次对比黑名单相似度,当相似度超过60%时进行后续分析,然后依次对比人脸骨架、人脸毛发、行动轨迹以及表情特征,当对比完毕并发现高度相似时进行后续操作;
3)、信息处理传输,当按照步骤2)中的方式检测到特殊人员信息和人员信息数据库(5)中的人员特征信息大幅度相同时,再次将该信息与信息数据库(5)中的黑名单管理模块和白名单管理模块及其疑似人员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发现相似度仍为60%以上时接通信息处理模块(4),信息处理模块(4)同时外接身份证信息收集存储单元,疑似人员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4)后将其与相应的身份证信息比对后进行上传,而信息处理模块(4)同时对远程终端(7)和警示装置(8)发出警示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双德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双德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53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