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CB板的裁切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5831.3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2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马红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38 | 分类号: | B23K26/38;B23K26/70;G06T3/40;G06T5/00;G06T7/00;G06T7/13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陈家辉 |
地址: | 4024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cb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PCB电路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CB板的裁切系统,包括:绘制单元,用于获取PCB板的多个局部点云数据,并根据局部点云数据得到PCB板的切边轮廓线;确定单元,用于根据PCB板的切边轮廓线确定PCB板的切割路径,并根据PCB板的切割路径确定切割参数;指令单元,用于根据切割参数生成相应的切割指令,并发送切割指令;切割单元,用于接收切割指令,并根据切割指令沿切割路径对PCB板进行切割。本发明在对PCB板进行裁切之前,预先得到PCB板的轮廓线,从而精确地获得切割路径与切割参数,解决了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平整地对PCB板进行裁切,但是裁切的尺寸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CB电路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CB板的裁切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PCB板的基材的柔软性能,可将PCB板分为两类,也即硬性PCB板与柔性PCB板。与硬性PCB板相比,柔性PCB板其抗挠曲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部件在工作时需要产生相对运动的电子产品中,比如说折叠式手机。随着电子产品向小型化方向发展,柔性PCB板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冲孔技术难以处理结构复杂的柔性PCB板,比如说切边不平整、不平滑、存在毛刺;反之,激光切割技术由于其具有高准确度的优势,逐渐得到应用。
比如说,文件CN106271096A公开了一种PCB板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设PCB板上切割区域的形状;将PCB板放置在加工平台上;采用激光束沿PCB板上切割区域的边界进行切割,并采用分层以及正反面加工;其中激光束的功率为8~12W,激光束相对PCB板的移动速率为100~300mm/s,激光束的脉冲频率为30~60KHz,脉冲时间为1~4um。通过这样的方式,采用激光束沿着切割区域的边界进行切割,切割边缘平整、无粉尘;采用分层和正反面进行切割,提高切割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效率,从而提升PCB板的竞争力。
在对PCB板进行切割作业之前,需要根据PCB板被要求切割成的尺寸及形状,预设PCB板上的切割区域。也就是说,在PCB板的布线设计的过程中,同时完成切割线的绘制。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切割线都是人工进行绘制,这使得绘制出的切割线误差较大,难以精确地设定PCB板上的切割区域,从而导致切割出的PCB板的尺寸精度达不到相关的要求。也就是说,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平整地对PCB板进行裁切,但是裁切的尺寸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PCB板的裁切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平整地对PCB板进行裁切,但是裁切的尺寸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PCB板的裁切系统,包括:
绘制单元,用于获取PCB板的多个局部点云数据,并根据局部点云数据得到PCB板的切边轮廓线;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PCB板的切边轮廓线确定PCB板的切割路径,并根据PCB板的切割路径确定切割参数;
指令单元,用于根据切割参数生成相应的切割指令,并发送切割指令;
切割单元,用于接收切割指令,并根据切割指令沿切割路径对PCB板进行切割。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首先,根据获取的PCB板的多个局部点云数据得到PCB板的切边轮廓线;然后,根据PCB板的切边轮廓线确定PCB板的切割路径,并在PCB板的切割路径的基础上确定切割参数;最后,根据切割参数生成相应的切割指令,并根据切割指令沿切割路径对PCB板进行切割。通过这样的方式,预先得到PCB板的轮廓线,有利于精确地获得切割路径与切割参数,从而提高裁切的准确性;当裁切PCB板时,能够自动确定PCB板的切割路径以及切割参数,并根据切割参数自动生成相应的切割指令,从而能够对PCB板自动地进行裁切,既能够提高效率,又可以降低成本。
本发明在对PCB板进行裁切之前,预先得到PCB板的轮廓线,从而精确地获得切割路径与切割参数,解决了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平整地对PCB板进行裁切,但是裁切的尺寸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58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