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优化的升降锅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5926.5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5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斌;莫奕田;简炳根;黎伟文;陈土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小为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2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顺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43 | 代理人: | 翁子毅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优化 升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优化的升降锅具,包括底座、锅体,锅体内设有锅体通风散热通道,锅体通风散热通道内设有内胆、柔性条和升降件,内胆内设有料盘,升降件与料盘之间设有磁性配合件;底座内设有底座通风散热通道,底座通风散热通道内设有动力装置;锅体与底座之间设有弹性耦合传动组件;柔性条与弹性耦合传动组件弹性传动连接;锅体在装配时通过弹性耦合传动组件与动力装置传动,动力装置通过弹性耦合传动组件将动力传输至柔性条、且驱动柔性条带动升降件悬浮式上下升降,再通过磁性配合件带动料盘同时上下升降在内胆内;底座通风散热通道内设有用于通风散热的风机;磁性配合件在料盘上下升降时可自适应活动,且其上设有方便料盘拆卸取出的脱磁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优化的升降锅具。
背景技术
火锅作为一种即煮即食的餐饮美食方式,深受广大美食爱好者喜爱。传统的火锅用餐中,存在着菜品煮在锅里而人们都看不到菜品的具体位置,只能用筷子或者勺子在锅内捞来捞去从汤中捞出菜品的现象,不但操作不便,用餐时间长,有些食物长时间没有被捞出、或者被勺子打碎而捞不起,造成其营养的流失,还会导致食客在捞菜品时经常错捞出菜品或底料。
因此市面上出现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火锅炉,通过驱动放置在锅体内的料盘在升降过程中将食物中的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方便用户夹起食物,避免烹煮时间过长,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升降火锅中用于驱动料盘的升降结构(例如:丝杆)往往设置在锅体的中心位置,并垂直凸出锅具,影响锅具的观感,而且容易出现漏水等问题,另外,由于占用锅具中间位置,因此锅具不能够放置体积较大的食物进行水煮或蒸煮,降低火锅炉的适用范围。
为此相关技术人员作出改进,如公开号:CN101904684B、名称:一种磁控式蒸煮可变电热锅中,它采用丝杆、磁铁等主要结构驱动锅体实现升降,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丝杆为垂直设置,因此连接在丝杆上的升降磁铁块只能做垂直方向移动,当锅体的壁面为异形曲面(设计生产需要或者长期使用碰撞产生)时,升降磁铁块与锅体内的滤框距离会产生变化,当距离较大时,造成升降磁铁块不能磁吸滤框,造成滤框下落或倾斜。
2、滤框与磁性块之间的装配不合理、且稳定性差。
3、滤框在升降至终端位置时也始终与磁铁之间始终处于磁吸状态,使滤框难以从锅体取出。
4、整台电热锅中没有配备通风散热机构,导致锅体内部的发热装置、动力装置、升降装置等构件在工作时一直处理高温环境,影响电热锅使用寿命的同时,还会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集成优化的升降锅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集成优化的升降锅具,包括底座、锅体,其特征在于:锅体内部设置有锅体通风散热通道,锅体通风散热通道内设置有内胆、柔性条和升降件,内胆内设置有料盘,升降件与料盘之间设置有磁性配合件;所述的底座内部设置有底座通风散热通道,底座通风散热通道内设置有动力装置。
所述的锅体可拆装设置在底座上、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弹性耦合传动组件;所述的柔性条与弹性耦合传动组件弹性传动连接;所述的锅体在装配时通过弹性耦合传动组件与底座的动力装置弹性耦合传动。
所述的动力装置通过弹性耦合传动组件将动力传输至柔性条、且驱动柔性条弹性往复活动在内胆外侧,柔性条在弹性往复活动时带动升降件沿内胆的高度方向悬浮式上下升降,升降件在上下升降时通过磁性配合件带动料盘同时上下升降在内胆内。
所述的锅体通风散热通道或底座通风散热通道内还设置有风机;所述的底座通风散热通道与锅体通风散热通道在锅体装配时相互连通,并分别通过风机将内部的热空气排出、将外部的常温空气抽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小为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小为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59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