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老人上楼助行提升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6406.6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4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娟;张旭鹏;汪浩;李坤;林兴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万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4 | 代理人: | 丁海华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老人 上楼 提升 机构 | ||
1.一种老人上楼助行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操控盒(1),操控盒(1)内经轴套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01)和第二传动杆(102),操控盒(1)的两侧对称设有前柱状架(2),前柱状架(2)底部的正面设有前副支脚(3),前柱状架(2)内设有第一丝杆(201),第一丝杆(201)的一端与第一传动杆(101)对应的一端经相互啮合的转向齿轮连接,第一丝杆(201)上设有第一丝杠螺母(202),前柱状架(2)的底部设有前支脚(4),前支脚(4)穿插过前柱状架(2)的底端与第一丝杠螺母(202)连接;所述前柱状架(2)的背面设有后柱状架(6),前柱状架(2)与后柱状架(6)之间设有连接柱状架(5),后柱状架(6)底部的正面设有后副支脚(7),连接柱状架(5)内设有第三传动杆(501),后柱状架(6)的内部设有第二丝杆(601),第三传动杆(501)的一端与第二传动杆(102)对应的一端经相互啮合的转向齿轮连接,第二丝杆(601)的一端与第三传动杆(501)的另一端经相互啮合的转向齿轮连接,第二丝杆(601)上设有第二丝杠螺母(602),后柱状架(6)的底部设有后支脚(8),后支脚(8)穿插过后柱状架(6)的底端与第二丝杠螺母(602)连接;所述前副支脚(3)、前支脚(4)、后副支脚(7)和后支脚(8)的底端均设有滚轮,前柱状架(2)的顶端与同一侧的后柱状架(6)的顶端之间设有连杆(19),后柱状架(6)的背面设有把手(20);所述第一传动杆(101)与第二传动杆(102)之间设有驱动杆(103),第一传动杆(101)与第二传动杆(102)关于驱动杆(103)对称,第一传动杆(101)上设有第一前支脚齿轮(104)和第二前支脚齿轮(105),第二传动杆(102)上设有第一后支脚齿轮(106)和第二后支脚齿轮(107),第一前支脚齿轮(104)与第一后支脚齿轮(106)位置不对应,第二前支脚齿轮(105)与第二后支脚齿轮(107)位置相对应,驱动杆(103)上设有驱动齿轮(1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人上楼助行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盒(1)内设有滑轨(109),滑轨(109)上设有滑块(110),滑块(110)内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杆(103)的端部连接,滑块(110)的顶部设有换挡杆(111),操控盒(1)内还设有控制器(112),控制器(112)与电机电性连接,操控盒(1)的顶部设有换挡槽(113),换挡杆(111)穿插过换挡槽(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人上楼助行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同一侧的所述前柱状架(2)与后柱状架(6)之间设有横梁(11),横梁(11)的顶部设有竖梁(10),竖梁(10)和横梁(11)内侧面的中部均设有槽轨(12),两个横梁(11)之间设有坐垫(13)和篮子(17),坐垫(13)的两端设有第一连接柱(14),篮子(17)的两端设有第二连接柱(18),第一连接柱(14)和第二连接柱(18)均卡合于对应槽轨(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老人上楼助行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10)上的槽轨(12)与横梁(11)上的槽轨(12)连通,横梁(11)上槽轨(12)的下方设有凸台(15),坐垫(13)底面的两端设有与凸台(15)相配合的凹槽(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人上楼助行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支脚(3)底端的滚轮与后副支脚(7)底端滚轮的水平高度差为一阶台阶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64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