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落料浮动刀结构及具有落料浮动刀结构的落料模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6615.0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2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曹琰;朱念;徐宏文;韦衍杰;王景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蔡俊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动 结构 具有 落料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落料浮动刀结构及具有落料浮动刀结构的落料模,包括套筒,套筒内同轴设置有可轴向伸缩并自动复位的弹性驱动结构,弹性驱动结构的顶部穿过套筒固定有浮动凸模,弹性驱动结构的底部固定于套筒内,浮动凸模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可与修边刀的刀口配合的浮动修角面,套筒内设置有限制弹性驱动结构晃动的径向限位结构。通过设置浮动刀结构,消除了修边刀与凸模相互干涉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工步生产的成本高问题以及因凸模的高度差带来的质量问题。浮动刀结构的体积较小且仅位于修边刀与凸模的干涉区域,因此可适用于具有不同夹角大小的工件的加工,不会导致托料架间隔过远,保证板料不会下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件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落料浮动刀结构及具有落料浮动刀结构的落料模。
背景技术
冲压件由板料经冲压工艺加工得到。简单的冲压件一般使用梯形板料,梯形板料由摆剪工艺得到。针对形状复杂的冲压件,梯形板料因与零件轮廓差距大,成形过程中流动不均匀,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必须使用落料模对卷料进行加工,得到形状与零件轮廓匹配的落料件用于冲压生产,其形状一般呈多边形,可能带有工艺孔。落料模是一种用于加工卷料的模具,一般有类似级进模的多工步,由上模及下模组成,上模安装有修边刀,下模安装有凸模及托料架,修边刀用于切割卷料,包括切角、冲孔及分断三种功能,凸模与修边刀配合相互刃入,托料架用于运输板料,上设有滚轮或毛刷,卷料在其上由落料线皮带机带动滑入下一工步。如图7,对修边件需要进行分断修边、切角修边和冲孔修边,分断修边板侧与切角修边板侧相交。修边板侧在落料模结构中,对应修边刀的位置,当修边板侧相交时修边刀也相交。修边刀有一定厚度,两侧分别为用于切割板料的刀口和起安装及强度作用的刀背。修边刀与凸模配合,通过相互刃入,对板料施加切应力,实现板料的分断。但是由于凸模也有一定厚度,在两条修边板侧相交处,彼此刀口开始刃入的同时,凸模与修边刀刀背会出现干涉,因此落料模无法直接通过普通的一工步修边实现落料件生产。
针对本问题,现有技术主要有两种对策思路:多工步修边方案和凸模避让修边刀方案。多工步修边方案:通过将相交的修边板侧拆分为两部分,分别在不同工步实施修边加工,使分断修边刀与切角修边刀相互错开,不会出现干涉问题,虽然能避免修边线相交处模具干涉问题,但必须将模具修边刀错开一个步距,导致模具尺寸增大,制造成本高,且同一切角分两步进行修边,若板料前进过程中在卷宽方向发生窜动,两次修边的轮廓就会错开,导致卷料无法分断。凸模避让修边刀方案:通过降低凸模局部的高度,避让修边刀背,使凸模刃口形成高度差先后修边,凸模部分的面轮廓向下形成避让区域,使凸模上的分断刀口与切角刀口在相交处形成有高度差的避让刃口。当修边刀向下刃入凸模时,会先完成分断刀口及切角刀口区域卷料的修边,然后完成切角刀渐变向下区域的分断,避免了与凸模干涉。该方案虽然能避免修边板侧相交处模具干涉问题,但凸模切角刀口与切角刀口也会出现高低差,导致卷料在避让区域没有支撑,当切角刀口对应的修边刀下行时,缺少支撑的避让区域卷料会发生变形。当卷料前进经过避让区域时,会被避让刃口剐蹭,产生划痕,同时由于卷料在修边过程中变形,修边面会在变形过程中剐蹭修边刀,产生毛刺与废屑,废屑吸附在修边刀与凸模上会进一步剐蹭板料,产生更多划痕,造成落料件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避免分断修边与切角修边在施工中的相互干涉又能为分断及切角修边交汇处的板料提供支撑的落料浮动刀结构及具有落料浮动刀结构的落料模。
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落料浮动刀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内同轴设置有可轴向伸缩并自动复位的弹性驱动结构,所述弹性驱动结构的顶部穿过所述套筒固定有浮动凸模,所述弹性驱动结构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浮动凸模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可与修边刀的刀口配合的浮动修角面,所述套筒内设置有限制所述弹性驱动结构晃动的径向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内设置有限制所述弹性驱动结构最低收缩位置的轴向限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66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