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T探测器温度均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6875.8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1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孙锋;方泽莉;朱炯;黄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A61B6/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t 探测器 温度 均衡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CT技术领域,具体涉及CT探测器温度均衡装置。包括若干个探测器、CT机架和若干个风扇;各个探测器均固定安装在CT机架上;各个探测器的两端边缘处均分别设有第一加热条和第二加热条;所述CT机架上设有若干个安装铸件,所述探测器侧壁均紧贴有安装铸件;所述第一加热条和第二加热条均为非均匀分布加热条;所述风扇均放置在探测器侧壁旁边,且与安装铸件分别分列在探测器两侧。本发明根据每个CT探测器模块散热功率的分布,设计出一种非均匀分布的加热装置,使探测器在工作时每个模块的温度能够保持一致,进而提升图像质量,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CT技术领域,具体涉及CT探测器温度均衡装置。
背景技术
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良好的CT图像质量是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其中CT探测器的性能是CT图像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为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CT探测器需要工作在尽可能理想的条件下,温度尽可能低,且温度尽可能均衡,使所有探测器模块的性能保持一致,因为CT重建的理论模型就是认为CT各模块的性能是一样的。CT的环境温度的高低是由整个系统决定的,但是CT探测器模块温度的均衡性可以通过单独控制探测器模块就可实现。
然而在实际使用上,探测器需要安装在CT机架上,而且需要安装风扇来辅助调节温度,导致温度的分布很不均匀。
因此,设计一种CT探测器温度均衡装置,就显得十分必要。
例如,申请号为CN201320410027.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述的车载方舱CT机探测器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电池单元、功率控制器、缓冲器和循环风扇,其中电池单元分别与中央控制单元以及功率控制器连接,缓冲器与中央控制单元连接,温度传感器和功率控制器分别与缓冲器连接,加热器和循环风扇分别与功率控制器连接,所述CT机探测器外设置有保温罩,温度传感器设置在CT机探测器和保温罩之间。虽然上述车载方舱CT机探测器温度控制系统野外适应性强,但是其缺点在于,无法长时间保持CT机探测器各模块的温度处于平衡的状态,CT图像的成像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探测器需要安装在CT机架上,而且需要安装风扇来辅助调节温度,导致探测器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使探测器在工作时每个模块的温度保持一致,且能够提升CT图像质量的CT探测器温度均衡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CT探测器温度均衡装置,包括若干个探测器、CT机架和若干个风扇;各个探测器均固定安装在CT机架上;各个探测器的两端边缘处均分别设有第一加热条和第二加热条;所述CT机架上设有若干个安装铸件,所述探测器侧壁均紧贴有安装铸件;所述第一加热条和第二加热条均为非均匀分布加热条;所述风扇均放置在探测器侧壁旁边,且与安装铸件分别分列在探测器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热条靠近安装铸件;所述第二加热条靠近风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热条与第二加热条的加热功率密度分布不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热条的加热功率密度分布为从第一加热条两端开始逐渐向第一加热条中间降低。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加热条的加热功率密度分布为靠近风扇处的加热功率密度高于远离风扇处的加热功率密度。
作为优选,各个风扇等间距的分布在所有探测器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热条和第二加热条的延伸方向与探测器分布排列方向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热条和第二加热条均包括若干个导热电阻。通过改变各个导热电阻的阻值大小,使得第一加热条和第二加热条上的加热功率密度分布不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68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