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有消波尾部港池的双体过驳船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7407.2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0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富;陈巍天;徐倩;石玉云;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28 | 分类号: | B63B35/28;B63B1/12;B63B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邓唯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有 尾部 驳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有消波尾部港池的双体过驳船,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双体船主体的尾部设置有港池用于停靠快艇,所述消波装置设置于双体船主体的连接桥下方,用于消除不同波长、波高的波浪;所述过驳跳板设置于连接桥尾部,通过升降装置调节与快艇完成对接,尾部挂钩设置于过驳跳板上用于固定快艇,所述港池两侧分别设置有消波滩,用以防止波浪爬升,抑制港池水波共振;所述港池中部设有悬臂钢架,悬臂钢架外侧设有橡胶防撞块。本发明的一种配有尾部消波港池的双体过驳船,能够解决在较高海况下快艇与过驳船难以对接的难题,并为快艇与过驳船间的物资装备转运提供更加安全的过驳作业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有消波尾部港池的双体过驳船。
背景技术
过驳船是海上转运物资装备的大型船舶,具有设备简单、载货量大等优点,而双体式过驳平台甲板更为宽阔,稳定性更好。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海洋将在拓展发展空间、保障能源和食品供给、解决沿海地区淡水短缺、提供优质生活和休闲场所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开发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远洋资源,需要大型过驳船来转运大量重型建设装备、人员及物资。但由于远海海况特殊,岛屿附近水深较浅且密布大量礁石,使得大型过驳船难以停靠,过驳船与岛屿间需要用快艇进行物资及人员的输送。然而在远海复杂海况下,快艇极易受到波浪影响,使得其与过驳船间的对接、转运作业难以平稳进行,甚至导致运输失败。
基于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配有消波尾部港池的过驳船,能够使得快艇与过驳船间安全对接,并提供平稳的过驳转运作业环境。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过驳船难以保证快艇在较高海况下安全对接并进行平稳过驳作业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配有尾部消波港池的双体过驳船。
技术方案:在本发明实例中,提供了一种配有消波尾部港池的双体过驳船,包括双体船主体、消波装置、过驳跳板、悬臂钢架和消波滩,双体船主体的尾部设置有港池用于停靠快艇,所述消波装置设置于双体船主体的连接桥下方,用于消除不同波长、波高的波浪;所述过驳跳板设置于连接桥尾部,通过升降装置调节与快艇完成对接,尾部挂钩设置于过驳跳板上用于固定快艇,所述港池两侧分别设置有消波滩,用以防止波浪爬升,抑制港池水波共振;所述港池中部设有悬臂钢架,悬臂钢架外侧设有橡胶防撞块。
优选的,所述消波装置包括消波板、折叠架和滑轨机构,折叠架包括固定部、活动部和第一连杆,所述固定部、活动部的一端可相对转动的链接,第一连杆的一端可旋转的连接在固定部上,其另一端可滑动的连接在活动部上;两组折叠架相对设置,所述消波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组折叠架的活动部上;所述固定部上固定有滑块,滑块与滑轨相配合组成滑轨机构,所述滑轨机构固定在连接桥下方,所述消波板为表面规则开设有若干圆孔的矩形板。
优选的,所述消波装置包括多组,在滑轨机构和折叠支架的配合下改变消波板的间距与角度,来适应不同波长和波高的波浪,减小波浪对港池影响。
优选的,所述悬臂钢架包括外桁架和内桁架,外桁架固定于连接桥下方尾部,内桁架嵌套在外桁架内。
优选的,悬臂钢架还包括伸缩杆和多组滚动轴承,所述伸缩杆为液压式,其一端固定在外桁架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内桁架上,滚动轴承固定在内桁架的下部,用于减小内桁架与外桁架之间的摩擦,内桁架在液压伸缩杆的控制下通过多组滚动轴承伸出。
优选的,所述悬臂钢架外设有多组橡胶防撞块,用以减小快艇与船舶间的碰撞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74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