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细晶的镁合金多道次成形工艺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7748.X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6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夏祥生;胡传凯;黄少东;黄树海;林军;康凤;舒大禹;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7;B21C23/20;G06F111/10;G06F113/26;G06F119/14;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廖明亮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镁合金 多道 成形 工艺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细晶的镁合金多道次成形工艺设计方法,步骤包括:以镁合金坯料的初始晶粒尺寸、应变量、变形温度、变形速率为变量,以变形后的镁合金构件晶粒尺寸为目标,设计多组反挤压正交试验,获取各因素对变形后的镁合金构件晶粒尺寸的作用规律;根据镁合金构件的形状特点,确定镁合金构件的成形工艺及次数;对每道次成形工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记录构件的应变分布值;根据每道次初始晶粒尺寸和应变量,该道次要求变形后的晶粒尺寸,以及正交试验结果,选取成形参数。本发明不仅能够精确控制镁合金构件成形过程中的每道次变形参数,而且能够快速实现最终构件晶粒尺寸的精确控制,还有利于提高镁合金构件的综合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镁合金成形工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细晶的镁合金多道次成形工艺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镁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和优良电磁屏蔽性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大,但在变形构件制备时,在满足高性能的基础上,还需尽可能的实现毛坯精化以节约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成本。毛坯精化需多道次精密成形实现,但镁合金多道次成形过程中会出现晶粒易长大的问题,成形前每加热一次,其性能就降低一次,这会直接导致最终构件的性能偏低。
现有方式中,在对镁合金构件进行多道次成形时,都是先根据经验确定成形工艺,然后通过检测成形后的构件质量来验证成形工艺及其参数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则需重新确定成形工艺。显然,现有确定镁合金构件成形工艺的方式效率低下,且准确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准确性好的基于细晶的镁合金多道次成形工艺设计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所述技术方案。
基于细晶的镁合金多道次成形工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步骤1,以镁合金坯料的初始晶粒尺寸、应变量、变形温度、变形速率为变量,以变形后的镁合金构件晶粒尺寸为目标,设计多组反挤压正交试验,获取各因素对变形后的镁合金构件晶粒尺寸的作用规律;
步骤2,根据镁合金构件的形状特点,确定镁合金构件的成形工艺及次数;
步骤3,对每道次成形工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记录构件的应变分布值;
步骤4,根据每道次初始晶粒尺寸和应变量,该道次要求变形后的晶粒尺寸,以及正交试验结果,选取成形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镁合金构件为异形筒管镁合金构件。
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方案,不仅能够精确控制镁合金构件成形过程中的每道次变形参数,而且能够快速实现最终构件晶粒尺寸的精确控制,快速确定异形镁合金构件的成形工艺及其参数,还有利于提高镁合金构件的综合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镁合金构件两道次精密成形工艺;
图2是实施例中2道次成形构件应变分布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此指出以下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改进和调整,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
一种基于细晶的镁合金多道次成形工艺设计方法,具体是采用AZ80镁合金坯料对异形筒管镁合金构件进行成形,步骤如下:
步骤1,以AZ80镁合金坯料的初始晶粒尺寸、应变量、变形温度、变形速率为变量,变形后的异形筒管镁合金构件晶粒尺寸为目标,开展反挤压正交试验,不同因素(条件下)反挤压后的晶粒尺寸见表1,
表1不同因素(条件下)反挤压后的晶粒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77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