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装电梯及其高效施工设备、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8338.7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8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要辉;朱攀;曾小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富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11/00;B66B17/12;B66B5/28;B66C17/26;B66C11/08;B66C11/16;B66C9/14;B66C5/06;E04F1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张敏 |
地址: | 422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及其 高效 施工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装电梯及其高效施工设备、施工方法,该加装电梯包括:底坑节、标准节、机房节,都由至少四个立柱围合成矩形框架结构,顶部两两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形成口字形;底坑节底部固定安装于地基上;标准节底部固定安装于底坑节上端,一侧设有半层入户电梯口;机房节底部固定安装于标准节上端,其中设有曳引机;轿厢,通过标准节内的轿厢导轨竖直移动设置,其上端连接有曳引绳,曳引绳另一端绕过曳引机上转动端后与配重块连接,配重块通过标准节内的配重块导轨竖直移动设置。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加装电梯的高效施工设备、施工方法,其目的旨在针对旧楼改造提供一种模块化地、高效地、安全快速地加装电梯及施工设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装电梯及其高效施工设备、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房间在五层以上或高层楼面高出地平线17公尺以上时,应存电梯设备”。然而,八、九十年代初期,城市住宅建筑基本是多层及小高层(七~十层),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没有设电梯,这对住在五层、六层或七层以上的老年人、病人、残疾人、孕妇、小孩来说显得非常不便,若将这些至少还可以使用50年以上时间的住宅拆除重建,势必造成极大的资金及资源的浪费。为达到国际文明居住标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以科技为本、以持续发展为本”的理念。针对旧楼改造,加装电梯将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
相关技术中,采用传统类似于建房一样的浇注电梯井道,再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其效率极为低下,也有采用模块化的加装电梯等,其结构、安装设备等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装电梯及其高效施工设备、施工方法,针对旧楼改造提供一种模块化地、高效地、安全快速地加装电梯及施工设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装电梯,包括:
底坑节,由至少四个立柱围合成矩形框架结构,其底部固定安装于地基上,顶部两两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形成口字形;
标准节,由至少四个立柱围合成矩形框架结构,其底部固定安装于底坑节端部,标准节顶部两两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形成口字形;楼层高度为标准节高度的整数倍;标准节一侧设有半层入户电梯口;
机房节,由至少四个立柱围合成矩形框架结构,其底部固定安装于标准节端部,机房节顶部两两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形成口字形;机房节中还设有曳引机;
轿厢,通过标准节内的轿厢导轨竖直移动设置,其上端连接有曳引绳,曳引绳另一端绕过曳引机上转动端后与配重块连接,所述配重块通过标准节内的配重块导轨竖直移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坑节的地基上还安装有缓冲器,包括轿厢缓冲器和配重块缓冲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加装电梯的高效施工设备,包括:
支架导轨,其竖直设置,由若干节竖立的导轨梁堆接拼装而成;
U形支架,其开口朝向楼层加装位外墙设置,从U形底至开口方向依次设有吊装位、节安装位,U形支架竖直滑动设置于支架导轨上,并通过升降机构实现竖直移动;
横向移动台,沿U形开口方向移动设置于U形支架上,通过横向移动机构驱动;
回转台,绕竖直轴转动设置于横向移动台上,通过回转机构驱动;
绞磨机,四台绞磨机按矩形布置于回转台上;
吊装工作台,其下端设有用以夹持口字形横梁的夹持机构;
面角调整机构,其连接于回转台与吊装工作台之间,用以调整吊装工作台与水平面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富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洲富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8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