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座的自由锻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8870.9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6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吕俊;冯宝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瑞杰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1/26 | 分类号: | B21K1/26;B21J5/00;B21J1/06;B21J5/02;B21J5/06;B21J5/08;B21J13/02;B21K29/00 |
代理公司: | 六安众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鲁晓瑞 |
地址: | 230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自由 锻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座的自由锻造工艺,包括有材料准备,锻造时根据耳轴体工艺要求选取锻件材质45#,进行锻造处理;锻件预热:采用200方钢下料,并通过天然气加热炉加热,在始锻温度保温3‑5h后出炉锻造;锻件镦拔:坯料出炉后重击镦粗拔长,保证锻造比≥3.0,至200×200×350方;锻件冲压:将压槽芯模放置在方坯半孔位置,锤击压槽芯模至芯模一半处,取出芯模,坯料回炉;成型:坯料回炉保温3‑5小时后出炉二火锻造成型,将整形模放置在坯料凹档处,一同整形至锻件图,取出整形模,锻造完成;本发明保证了锻件变形均匀,合格率高,锻件质量高,客户加工余量小,加工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座的自由锻造工艺。
背景技术
轴承座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元件,主要用来支撑轴承,在机械领域内应用广泛,传统工艺采用自由锻制得坯料,在锻锤上进行模锻成型,但这种锻造方式会导致制坯不够精准,锻件上会出现折叠裂纹,而且会因为未冲满导致缺陷存在,产品报废率较高,而又由于市场经济压力日益增加,迫使自由锻技术实时更新,锻出形状、减小加工余量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轴承座的自由锻造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轴承座的自由锻造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步骤(1)材料准备,锻造时根据耳轴体工艺要求选取锻件材质45#,进行锻造处理;
步骤(2)锻件预热:采用200方钢下料,并通过天然气加热炉加热,在始锻温度保温3-5h后出炉锻造;
步骤(3)锻件镦拔:坯料出炉后重击镦粗拔长,保证锻造比≥3.0,至200×200×350方;
步骤(4)锻件冲压:将压槽芯模放置在方坯半孔位置,锤击压槽芯模至芯模一半处,取出芯模,坯料回炉;
步骤(5)成型:坯料回炉保温3-5小时后出炉二火锻造成型,将整形模放置在坯料凹档处,一同整形至锻件图,取出整形模,锻造完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采用200方钢下料,并通过天然气加热炉加热,当达到500-550℃时,进行保温0.5-1h,然后升温至880-920℃,进行保温0.5-1h,并在始锻温度保温4h后出炉锻造。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始锻温度设定在1200-1250℃,并在始锻温度保温4h后出炉锻造,能够使得锻件内外温度一致,提高锻件可塑性。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坯料回炉加热至1200-1250℃,保温3小时后出炉二火锻造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压槽芯模预热至350-420℃,能够保证锻件变形均匀,机械加工切削量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用采用简单模具,完成了对这种轴承座锻件的自由锻造成型,且由于采用简单模具压出凹档,避免普通自由锻造锻不出,保证了锻件变形均匀,合格率高,锻件质量高,客户加工余量小,加工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制得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工艺中所用压槽芯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工艺中所用整形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瑞杰锻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瑞杰锻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88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