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动设备负荷监测的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13444.4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3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麦卫华;肖胤;梅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31/34 | 分类号: | G01R31/34;G01R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151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 设备 负荷 监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设备负荷监测的装置和方法,涉及电力负荷监测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检测模块获取初始信号,初始信号是检测模块受到电枢磁场周期性变化作用而得到的信号,该信号是交替变化的交流信号和直流信号;电枢磁场发生周期性地变化是当电动设备工作时,产生电枢反应产生的;通过信号处理模块对初始信号进行处理,输出有效脉冲信号;通过负荷运算模块对有效脉冲信号进行负荷运算,得到电动设备工作时的负荷值。该装置通过对脉冲信号的感应和处理,运用脉冲信号感应原理,实现了对电动设备工作过程中的负荷监测,具有处理速度快、运算效率高等特点,并且不会对被测电动设备造成干扰,适合使用在高速运转的工况环境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负荷监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设备负荷监测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负载的增大,电动设备的最大电流和内部耗能也在增大,长时间运转,电动设备的温度也在升高,由于温度的影响,电动的性能和耐用性都大幅减低,在很多极限工作环境下,电动设备常常都是超负荷运行,这样不仅会导致电动设备经常发生故障,而且减少其使用寿命。所以我们期望能够在电动设备运行过载之前检测出过载情况。这样不仅能提高电动设备的工作效率,还能延长其工作寿命,减少成本支出,节约社会资源。
现有的电动设备不具有完善的负荷检测机制,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测量电动设备工作时的最大电流,电动设备的温度,电动设备的运行速度等,以上方法不够全面和精细,且不能够及时发现使用过程中超出额定负载的异常情况,更不能很好地掌握电动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负荷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设备负荷监测的装置和方法,通过对脉冲信号的感应和处理,运用脉冲信号感应原理,实现了对电动设备工作过程中的负荷监测,具有处理速度快、运算效率高等特点,并且不会对被测电动设备造成干扰,适合使用在高速运转的工况环境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用于电动设备负荷监测的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获取初始信号,所述初始信号是所述检测模块受到电枢磁场周期性变化作用而得到的信号,该信号是交替变化的交流信号和直流信号;所述电枢磁场发生周期性地变化是当电动设备工作时,产生电枢反应产生的;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初始信号进行处理,输出有效脉冲信号;负荷运算模块,用于对所述有效脉冲信号进行负荷运算,得到所述电动设备工作时的负荷值。本方案通过脉冲信号源感应和发送负荷的变化,待机与工作模式的二种状态长时间监测运行。该装置所包括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测控技术与智能化仪器技术等模块组件展现了较高的微机智能化程度。实现处理速度快、运算效率高,智能调节的关键作用。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过载保护模块,用于对负荷值异常的电动设备进行关闭。本方案及时处理了电动设备在监测过程中出现异常状态时的过载保护,提高了电动设备的性能和耐用性。
优选地,所述检测模块安装在电动设备的电机转子上。本方案能够长时间地检测电动设备待机和工作时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滤波整形电路,能够对所述检测模块获取的所述初始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整形处理。在本方案中,对初始信号的初处理能够使最终结果更加精确。
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包括脉冲信号源组件,能够对有效初始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输出有效脉冲信号。本方案利用脉冲信号源发出的脉冲信号作为有效初始信号的载波,能够使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优选地,所述负荷运算模块还包括模数转换单元,能够将所述有效脉冲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本方案能够更方便地计算电动设备当前的负荷值。
优选地,所述负荷运算模块还包括负荷运算单元,能够对所述有效脉冲信号进行计数,从而得到电动设备工作时的负荷值。本方案能够更加智能地实现对电动设备负荷值的计算,从而达到电动设备负荷监测的最终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34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